技术新知

食管癌不用外科手术就可以治愈?

近日,广医三院内镜中心为一位食管癌患者实施了经胃镜食管粘膜下肿物剥离术即内镜下微创手术,避免了开胸手术带来的巨大风险。

诊治过程中,超声内镜(EUS)能够更好地对病变进行观察和判断,为明确癌症分期、确定治疗手段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

老感觉吞东西有异物,竟是食管癌!

三个月前,58岁的冯叔时常感到吞东西的时候有异物卡住,为此,他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为其做了胃镜检查,发现在距门齿30cm处(约胸前的位置)有一个小小的隆起物。医生随后活检小块组织进行病变检查,竟然是食管癌!闻癌色变,冯老伯及其家人听到食管癌就吓坏了,那可是要人命的啊!

一般而言,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但是,冯叔患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脑出血后遗症等疾病,如果实施开胸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可能会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术后呼吸道感染、严重腹泻等情况。对于冯叔和家人来说,对手术也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

“是不是只能外科手术治疗?没有其他选择吗?”

有!除了开胸手术,还可以选择内镜下进行治疗这一微创手术。但是,选择哪一种治疗手段,摆在首位的都是进一步明确冯叔癌症的进展情况——即冯叔的食管癌已经进展到哪一期,早期、中期、还是晚期,不同的阶段所需要采取的治疗手段都不同。

为此,我院消化内科的医生用上了另一个检查“武器”——超声内镜(EUS),深入到病灶附近,进一步确定食管癌的分期,判断食管癌侵犯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

超声内镜

超声与内镜为一体的消化道检查技术

超声内镜(简称EUS)是一种先进的集超声波与内镜检查为一身的医疗设备,也是目前消化内镜最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它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前端,当内镜进入消化道后,在内镜直接观察腔内形态的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壁各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

当利用超声内镜为冯叔进行检查时,在实时扫描的影像报告中,可以逐层显示食管壁的结构层次,判断癌细胞已经入侵到哪一层,了解肿瘤浸润的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分期。

在超声内镜的检查下显示,冯叔的肿瘤只停留于粘膜层,而未入侵到更深层次的结构内,也没有发现淋巴转移,因此可确认是食管癌早期。这意味着,不仅病情仍可控,而且冯叔可以避免开胸手术,而采用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得知这一消息,冯叔和家人无不欢欣雀跃。

在与冯老伯及其家属沟通后,医生为冯叔实施了经胃镜行食管粘膜下肿物剥离术,在内镜下剥离病变组织。手术中,医生娴熟地手术技巧成功避免了穿孔、出血等手术难题,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后,观察三天恢复良好,冯叔便出院了。医院复查,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复发。医生建议,冯叔只需要来定期检查即可。

术后,光滑的食管壁

应用

超声内镜检查的多种适应症

在整个食管癌治疗过程中,超声内镜发挥着“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超声内镜直接放入人体消化管内,兼具内镜和超声双重功能,比体外超声获得了更加清晰的关于病灶的图像,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病变的深度、病变起源以及腔外的情况,对于协助了解病变性质,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超声内镜(EUS)检查技术可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当前公认的EUS适应证主要有以下三类:

1

诊断消化管粘膜下异常,包括鉴别消化管壁内病变与壁外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压迫;诊断粘膜下肿瘤及明确巨大胃皱襞的性质。

2

食管、胃、结直肠、胰腺及胆管癌的诊断及术前TNM分期,即确定恶性肿瘤分期,以帮助后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

据报道,EUS对食管癌、胃癌、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68.8%~95%,N分期为52.7%~88.9%;EUS对胰腺癌、胆管癌及壶腹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3.1%~90%,N分期为59%~80.8%;对壶腹部周围肿瘤如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壶腹部肿瘤、胆总管末端肿瘤及胰头肿瘤等诊断的准确率为94.5%。

3

诊断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胆管结石。EUS对临床表现典型、实验室检查符合的内分泌肿瘤在胰腺内定位的准确率比体外超声、CT、MRI更高。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还可直接进行一些特殊的内镜检查和治疗,如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胰胆管造影术(EGCP)、胰腺囊肿引流术、腹腔神经丛阻滞术(CPN)及瘤体内药物注射等治疗。

医院中较早开展超声内镜以及内镜治疗,检查及手术较为成熟。超声内镜检查较之一般内镜有其优越性,相信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开展,将为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接受,也将的到更好的应用和推广。

供稿:消化内科

赞赏

长按







































拉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