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老年阶段,你是否有时觉得声音变得沙哑、说话变得吃力?浙江大学医院(以下简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国金主治医师表示,声音也是反映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若是出现莫名的声音异常,千万不可小视,因为这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征兆。
大伯声音突然变哑
结果肺中查出肿瘤
晏大伯年近六十,前段时间他突然觉得说话变成了一件费力的事。不知为何,明明自己用了老大力气,可是声音却总是发不响,听上去嘶嘶哑哑的。要知道,他的说话声一直比较洪亮。
头两天,晏大伯并没有太在意,觉得可能是晚上没睡好,有点疲劳了,而且也没有咽喉肿痛、感冒咳嗽等其他不适症状。于是,他买了些润喉片和雪梨,想着多喝点水再吃点清热降火的食物,应该会有所缓解。
可是,一周过去了,他的声音还没有恢复到以往的状态,这才来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看病。通过喉镜检查,晏大伯的一侧声带活动受限,导致他发不出声来。
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声带活动受限?经过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罪魁祸首竟是他肺里长了一个肿瘤。
“发出声音不只与声带有关,它和肺部、气管、口鼻、大脑等各个器官都可能有关联。”周国金表示,“比如,肺部肿瘤如果长在喉返神经边上,侵犯到了神经,就会造成声带活动受限,发声异常。”
声音是反映健康的“晴雨表”
声带和皮肤一样,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没有张力并形成皱纹,逐渐变得沙哑低沉、含糊不清。周国金指出,一般来说,到60岁左右声带开始出现退化萎缩,用嗓越多,老化的程度越快。
老年人若出现声音嘶哑、发声困难、音调变化等异常,较多见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用嗓过度;
二是声带萎缩,声门关闭不全;
三是与咽喉反流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肺部疾病相关。
也就是说,声音是反映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之一,胃食管反流、甲状腺结节、肺部肿瘤等疾病可能通过声音的异常变化表现出来。
周国金强调:“嗓音的变化自己最能清楚感受到。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超过3天声音依旧没有好转,医院,进行喉镜等检查。”
养成这些好习惯
守护好声音
对于老年人来说,日常声音保健也相当重要。只要您能稍微留心,注意以下一些生活细节,将有利于您的声音健康。
用嗓习惯:应以感觉舒适的音调说话,注意改正这些用嗓的坏习惯——大声喊叫或者尖叫,用不正常或自觉不舒服的过低或过高的音调说话;打喷嚏或打哈欠的时候发声;长时间耳语;用头颈夹着电话说话。
起居习惯:不要在餐后两小时内进行唱歌、锻炼等,这些活动会增加腹部的压力,从而导致胃内食物返流进喉。不要在睡前3小时内进食。烟酒都会直接刺激声带黏膜,不利于保护嗓音。
饮食习惯:很多食物会引起反流性咽喉炎从而影响声音,如咖啡、酒、巧克力和薄荷糖等会减弱下食道括约肌的肌力;柑类的水果、猕猴桃、菠萝、西红柿和辛辣食物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层;碳酸饮料如苏打水、啤酒会将酸性的胃容物带到喉部,直接刺激喉部的黏膜。以上食物应尽量少食用。
记者王然
通讯员王家铃李文芳
编辑豆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