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惠请肿瘤专家审议(包含并不限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人不希望名字出现,这是可悲的,专业的人噤若寒蝉,都如此胆小,为什么?值得深思,如何解决):医院袁鹏,林全德,申培红,马东阳,西安刘文超,休斯顿朱晓伟,芝加哥郭爱林,加州韦大维,医院陆佩华,上海东方肝胆程树群,医院专家胡育新,肾内科曾峰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很敬佩张医生,张医生比我毕业迟4年,当然他的学校要比我的母校名气大一些,又在北京这么好的医疗平台,他的专业技术毋庸置疑。基于客观肯定有正反两方面的评述,尽可能做到客观以及有依据,富有逻辑,所以本文会对张煜医生有很多的批评。但是对于他勇敢的把自己真心话说出来的行为,还是表示真心佩服的。如果能够按照以下说的要求进行的话。那么他这种行为就是理智的,聪明的智慧的行为,会对中国的医疗体系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如果放任自己的情绪,结果一定是会对医疗体系的发展,尤其肿瘤专业的发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自然对个人也不会有特别好的事情。四医大师兄,高年资的专家医生对张医生的评论(我认为很公允):这种观点除了吸引眼球或者站上道德制高点外,没什么实际意义!具体用什么药,言人人殊!技术层面的东西,每个临床医生都可以举出文献或者自己的临床经验。用“肆意妄为”判断,恐怕作者并无这个资格,会被活活喷死!医院可能有这个问题,医院,非常难说!此贴也充分暴露了临床医生重“技术”不重视“科学/机制”的恶果。如果作者能从分子机制上证明xx用药是错的,还会有这争议吗?他现在认为的正确,也会被认为“肆意妄为”的。刘师姐说:为人正直、善良,提高专业素养,遵守职业道德,帮助他人,同时完善和提升自己,当是多数人的追求,哪种行业均当如此。1.对肿瘤临床工作具有指导和规范意义的“肿瘤临床实践指南(NCCN、CSCO、esmo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更新,需要从业者不断学习,临床经验是一方面,学习能力是一方面2.不恰当的“深以为然”,或受限于个人专业水平,或受限于个人认知水平,致使专业能力有别。3.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者,各个行业都有,当受制度制约。丁师兄说:?有些医生真的是无知加任性。我曾经在门诊让一个晚期颈段食管癌的患者先去做放疗,以其能缩小肿瘤增加切除成功率,但很快我就在病房看到患者被另一位老医生收入院直接手术,而且还在术前讨论会上嘲讽我做不了高难度手术,令人啼笑皆非。韦大维的意见:肿瘤科普应该强调以下观念:1、大多数肿瘤目前仍然是绝症,死亡是必然的,全世界都如此;2、与许多疾病相比,肿瘤治疗的本质决定了它非常昂贵还肯定“无效”,人才两空是无法避免的。没有医保和社会支持,多数人是买不起肿瘤治疗的,多数死亡是医生图财害命造成的说法,严重歪曲事实;3、在这样的前提下,肿瘤科在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面,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道德意义;4、患方“不惜一切代价”的心态也是人才两空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合理的期望也是。5、抓医德医风已经几十年了,规章制度经济法律介入已经多如牛毛,“红线”早已无处不在,应该继反思一下为什么百姓更加不满,一些问题已经无法拖延了;6、多数(都是些没有数据支持说明的概念)肿瘤科医生是兢兢业业地提供服务的好医生,把医患矛盾仅归咎于医德医风,严重偏颇。7、医方和患方的根本利益不是本质上对立的,而是共同对付肿瘤的伙伴。整体上对立加剧,一定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双方有对等的责任和义务,而非仅仅是医生方面。曾峰冰:都想长命百岁少花钱,天下那么那么美的事,更别说是中晚期的恶性肿瘤患者,很多人的期望值太高了,患者也好家属也是,花了钱就觉得要见到成效,殊不知很多都是无效的。当然无良医生是少部分存在的,这点不可否认。不过这个事情呢,它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那就是促使那些不良的那些医疗从业人员不敢那么恣意妄为了,还有一个就是从舆论上给予国家相关部门一定的压力,然后从而整肃医疗那个作风行风,只不过一陈风过后,估计又怕会回到原处,根源不解决也是舍本逐末,原地打转。自付盈亏又决定了天差地别,医院没有什么资源,医院手里,谁都想收入阳光,但是一面想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想把大部分基层医疗搞好,那是不太可能的事。路人甲:医院有点了解,说医生谋财绝对有,或者说人人谋,都是人,都得挣钱过日子,开药,检查,检验,甚至医用材料,敷料都有门道,包括患者红包。但害命真没有,没这种可能,想想看,就是个贼,他惦记的也只是你的钱,绝不会想害你的命。再有,很多医患矛盾是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保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但挨板子的成了医生。可能有些人不清楚,这二十多年来,医院的拨款从来没有足额过,陕西只能达到15%左右,因此有很多所谓过度检查,大药方未必是医生拿了钱,是他们分担的任务。现在医保控费很厉害,我知道的上医院被医保以不规范等问题为理由扣了将近五千万,医院想方设法补窟窿,加快周转。月初,我一个熟人做心脏手术,二尖瓣有问题,开胸,第一天住院,第二天手术,五天后出院,前后整一个星期,术后防感染的吊针回家打去。以下本文分两个部分:一、赞同张煜医生所说的哪一些部分。第1个,医疗的问题在于监管的缺位,缺失或者乱监督,监管部门选择性执法,或者是设计专业领域的东西,监管部门自己制定规章条例,并用来进行规范,本应该是行业制定规则,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和执行,如果有不合适的,及时的提出修改要求,修改规章制度。第2个,少数医生的肆意妄为,伤害患者利益。这个一定存在,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害群之马。解决的根本之道,还是进行监督,这需要监督体系改良优化以及高效率。但这个不是医患纠纷增加,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医患纠纷增加的原因是在于,患者过高的要求与临床现有技术不足以达到要求之间的矛盾,这个需要进一步的科研攻关来解决。第3个,个别医生做的后果由全体国民一同承受着,不公平。这个一部分认同,其实还是前两条所说的内容,加强监督,行业透明,这么做的话,这个医生病人越来越少,即使没有外力对他进行干预,他也会调整自己,毕竟他的目标是利益,效果差,病人少,肯定不符合他的利益。不认同的部分是,这个后果不仅仅是全体国民,还包括在一线干活的医务工作者,对他们更不公平,没赚钱还挨骂。第4条,不规范的治疗,也就是不按指南和循证医学要求治疗。这个在神州大地普遍存在,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肿瘤医生培养的数量不够,规范化培训很少不可得。第2个知道并学习了这种规范化的培训与指南,实际操作中为了个人利益放弃指南的治疗。对于前者是需要从制度以及专业,行业领域进行普惠式的学科学术教育,加强规范化培训来解决。第2种,需要通过行政的手段来解决。第5条,张医生的解决方案中的2和3,我相信很多医生同意并支持。这是需要有关部门牵头推进的。第6条,进行科普教育,这是需要我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抽出来时间进行专业的科普。这个对于防范这些风险,具有很大的意义。希望张医生在那么好的一个平台上来进行科普教育。第3部分案例分析,既然已经这么讲了,你应该说出这名医生的名字,如果不说的话会影响你的文章的可信性,也会置于患者于风险之地,同时会让上海的很多同行承受更多的压力。第7条,在第4部分,降低药价,这个当然好,但是还需要维持研发方,生产方的利益,否则的话,低价带来的可能是消失,临床上很多经济适用有效的药物消失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只是医生,我们不懂经济,药物价格,但是涉及国家的投入,个人在医疗方面的投入,包括自己费用的储备以及医疗保险的购置。几乎没有人会愿意投入巨量资金做雷锋,所以专业人做专业事,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就不要谈价格的事,因为我们不懂,我们也管不了,我们把技术层面的事情做好就行了,那些价格的事情让那些行政部门以及搞经济的人来解决就行了。第8条,损害医患关系的并不是医疗出错的医生,而是那些对患者做出不良医疗行为的医生。这个我同意,但是也不完全同意,谁都难免出错,所以需要宽容。而不良医疗行为的界定需要明确的标准,严苛的标准一定会带来冤屈,明确的标准制定很困难,当然更不是我们这些小医生能做的,因为这些是有关部门统筹行业协会来做的。二、不同意的地方:第1条,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医生系统性滥用职权,违反诊疗原则获取利益。医生和患者的根本利益存在不一致。什么是弱势群体?首先明确定义,从专业来说,患者肯定是。但是医生屡屡被打,受到戕害,医生是不是弱势群体?医生系统性滥用职权,违反治疗原则获取利益。这个帽子比天大,系统性滥用职权什么概念?我想张医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是特别冲动,冷静下来的时候没有静心修改,系统性滥用职权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有大部分的医生都在这么干。我也在全国排名前5的医院工作过,我的很多朋友医院,就我对他们的观察,他们并没有这么干。我不相信我们的医疗系统能烂成这样的样子,我希望张医生能够拿出充分的证据,宁可放过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不知道张医生是否认同这个原则。患者和医生的根本利益不一致,这是胡说八道。患者和医生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治好疾病,但在经济方面肯定不一致,患者希望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一个正常的医生肯定是采用最好的治疗手段,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好的治疗手段必然伴随着高昂的费用,所以我非常羡慕美国的同行,制定诊疗方案的时候,以最好的效果,从不考虑费用。因为费用是保险公司和国家以及患者共同解决的。过多的讨论就不讲了,免得风沙大。第2条,很少人发生谴责这种违反医生职业道德的行为。张医生可能是活在真空中,或者是每天都忙于工作,无暇关心社会发生的事情。作为一个曾医院,肩负临床科室眼二科主任,同时兼任行政科室,医疗纠纷办公室主任,我见到的谴责远远超过医生应该得的,如果不同行业之间可以做对比的话,医疗领域得到的谴责远远超过其他领域。其原因在于涉及身体健康,哪怕这种监督谴责有些过分,我也可以理解与接受,通过这些监督来改良医疗,这就是我们对社会做的最大的贡献。第3条,死亡比例偏高,文中数据,年肿瘤死亡患者与发病患者比例65.6%.这个和我得到的数据尽管差别不大,但是含义却有天壤之别。20年12月23号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在国新办举办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版有关情况说明发布会上说,中国癌症5年,生存率在近10年来,已经从30.9%上升到40.5%,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是个百分点是多少肿瘤相关专业医务工作者不懈辛勤努力得来的成果。当然更离不开药学工作者提供的弹药,比如广谱免疫药以及靶向药。张医生一句话就把这些人的贡献全部毁灭殆尽。第4条,得了肿瘤担心人财两空,很多时候是有负责肿瘤治疗的医生造成的。原来肿瘤叫绝症,也就没得治。现在可以治了,并不代表能治好,而且每个人认为治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哪怕中国现有的癌症治疗技术和手段提升了很多,看上一条科学院院士发布的信息,在现有大大改善的情况下,还有49.5%的人是必然会死的。这个是负责肿瘤治疗的医生造成的吗?但是我知道那10个百分点的提高一定是肿瘤医生直接带来的。第5条,医疗纠纷增加,民众看病难看病贵。以药养医。医疗纠纷增加,原因非常多,一个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的结果,也和患者对医疗要求的提升有关系。和医生本身关系不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个是体制问题。与美国人对比,医生和患者的比例,美国是我们的20多倍,人家有充沛的医生,充足的经费。美国医生的收入是中国医生平均收入的20倍。看病难和看病贵不能讲太多,有可能容易被封号。以药养医,是当年医疗市场化带来的一个后果,其根本原因是财政投入不足。第6条,解决方案的第1条,患者通过法律维权太难,建立快速处理程序………。如果按照张医生要求这么来的话,肿瘤行业就会成为继儿科被摧毁之后的另外一个科室。这条也没有办法展开来讲,得罪的人很多,最关键是得罪有权人,这才是最可怕的。给张医生提的建议:目前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参与对医生进行标准化的培训,调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我相信您在北大三院的那个平台上,一定比我要强的多,医院,现在转业到医院,专门从事近视防控工作。我举一个例子吧,我从五六年前参与了石应珊老师的儿科医生免费培训项目,石应珊老师已经将近退休,医院的创始人,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现在医院做儿科专家,仍然心系祖国儿童医疗事业,牵头组建了一个儿科医生,免费培训项目,囊括了中国几乎80%的儿科专家,一起义务参加。就是为了提高儿科医生的诊疗水平,以及全国儿科事业的整体均质性。希望您能够想办法参与,或者是把这个事情搞起来。在北大三院的那个平台上进行医疗科普创作以及推广,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怎么防病治病。我想防病更重要,我们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比较差,很少愿意投资进行体检的。对于肿瘤来说越早发现越高的治愈率,我想这句话你应该不会三对吧?如何说服老百姓及早的体检,及早的发现,这就需要我们专业的医生进行专业的医疗科普。联合专业能力比较强的医生,一起组建团队,进行带教,和第1条有重复,但是这个更为具体,更容易实现。有了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做成事,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不是吗?呼吁行业协会制定规则,这个我们能做的就非常有限了。在北京我相信您一定能够认识很多能够影响这个行业的人,说服他们一起来参与这个事情,我相信您的能力,加油!其他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是我不敢说,因为妄议这个帽子比较大。后附原文链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