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是一种微创的局部治疗,不需要手术刀,仍可以进入体内,直接对病灶“打靶”,继承了外科和内科的双重优点,又适当地回避了二者的缺点,可以重复,不改变器官结构与功能,副作用、并发症轻微。
随着介入治疗的出现让许多原本无法通过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的病人又获得了新希望。那么介入治疗是如何通过最小的创伤实现对肿瘤患者最大化的治疗效果呢?下面医院介入科肖文毅主任医师为您揭开介入治疗的面纱。
肖文毅主任医医院介入科介入治疗的适应病症消化系统:原发及转移性食管癌、胃癌、肠癌、肝癌、胆管癌及胆囊癌、胰腺癌,以肝囊肿等良性肿瘤。
呼吸系统:原发及转移性肺癌。
骼及软组织:原发性及转移性骨肿瘤、软组织肿瘤
泌尿系统: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生殖系统:子宫癌、宫颈癌、卵巢癌
其他疾病:急性出血、肺栓塞、梗阻性黄疸等。
肖文毅主任指出:介入治疗的种类繁多,手段也是比较多样,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简单的概括成五个字:“灌、堵、通、消、取。”
灌——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杀灭肿瘤介入治疗中的“灌”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从患者体外将一根导管插到肿瘤的营养动脉内,将等于或小于静脉用药量的化疗药物灌注在肿瘤病灶内,使肿瘤局部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延长药物与肿瘤接触时间,经过高浓度化疗药物的冲击杀伤作用,实现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同时降低机体其它部位的组织细胞受到的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堵——切断“粮草”,“饿死”肿瘤肿瘤的生长依赖于供血血管提供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一旦堵塞其供血血管,肿瘤失去了营养及氧气供给就会死亡。
介入治疗肿瘤的法宝——“堵”,是指将导管插到肿瘤的营养动脉内后,通过导管注入栓塞剂,栓塞供养肿瘤的动脉,切断肿瘤生长的营养来源,这种方法与灌注化疗同时进行,两者协同作用可使肿瘤灭活,使肿瘤失去营养供给被“饿死”。
“堵”还可与外科相互配合。对体积较大的肿瘤,通过栓塞术阻断肿瘤动脉血供,以减少手术中出血,为外科手术切除铺平道路;并使肿瘤缩小,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
通——使因病灶引起的腔道狭窄再通畅人体内是有很多自然的管道,如食管、胆道、气管、肠、血管等,这些部位长了肿瘤后,往往会导致堵塞或压迫,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食管癌会引起吃饭困难;食管癌手术、放疗后的瘢痕也会引起狭窄导致吃饭、饮水困难;胆管癌、胃癌、胰腺癌会堵塞、压迫胆管,胆汁排不出,使人表现为发“黄”,肺癌、纵膈淋巴瘤等压迫上腔静脉血管会引起患者面、颈、上肢及上胸部的充血、水肿,眼部可见球结膜水肿,兼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等,这些症状都是因为相应的管道不通所引起的。
微创介入治疗通过置入球囊将受压迫的管道扩张或放置支架将管壁撑起来,使不通的管道变得通畅起来,达到迅速缓解腔道狭窄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体能状态,为进一步的治疗赢得时机。
消——内部“爆破”,粉碎肿瘤“消”是指经皮穿刺消融肿瘤。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治疗器械经皮穿刺精确定位在肿瘤上,通过化学或物理性的手段对肿瘤组织进行破坏,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消”目前最常用的方式:
经皮无水酒精消融:经皮向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使肿瘤凝固性坏死;在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中,将细针穿至囊肿内,将囊液抽出,再注入酒精,可使囊壁细胞蛋白凝固变性,细胞破坏,囊壁硬化闭合,停止分泌囊液以达到囊肿缩小或消失的治疗目的。此方法不仅痛苦小、廉价,而且不易复发。
经皮植入放射性粒子:近距离肿瘤内部照射肿瘤,对正常组织损伤小;
经皮射频消融:使用射频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裸露的电极针使其周围组织内正负离子在射频电场中产生高速振动和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其热能随时间逐渐蓄积并向外周传导,从而使局部肿瘤组织发生热变性和凝固性坏死。
取——最小创伤获取病理标本▲为病人诊断提供一个明确的金标准依据
病理诊断是确诊肿瘤的“金标准”。既往对于人体深部的肿瘤,如肺部、肝脏、腹腔等部位,往往需要开刀切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对患者而言,创伤较大,如果是良性肿瘤或需要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白白挨了一刀,如果是需要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患者还要再次手术切除。
介入治疗的产生就可以通过最小的损伤,获得明确的病理,是最为理想的状态。通过介入方法,在B超、CT引导下,将一根切割针经皮精确穿刺到达病变部位,切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伤口只是一个针眼大小,大大减少患者身体所受的创伤。
“取”还包括各个部位脓肿或囊肿的穿刺抽吸引流,在影像引导下穿刺进入病灶腔内,抽尽囊液或脓液,再注入灭活剂或抗生素液冲洗,例如对胆管胆汁淤积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引流等。
介入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6小时,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制动不代表不活动,双脚应做踝泵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流通)。
2.局麻患者稍作休息即可进饮食,注意避免呛咳;全麻患者6-8小时后少量进食流质食物,应晚不宜早。
3.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下肢皮肤温度、颜色等。并注意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等异常情况发生,如头痛剧烈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遵医嘱合理补液,多饮水,进流食,以利造影剂的排出。
5.按时服药。
6.24小时后(根据医嘱以及患者本人恢复情况而定)去掉绷带后可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踝泵运动、按摩腿部等),并继续观察有无伤口出血。36-48小时后可下床适当散步,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并继续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皮下出血情况。发现应及时报告护士和医生。
医院介入科: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肿瘤方面的疑问,或者想了解最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和肿瘤健康资讯,都可以 贵阳市新添大道南段号(汪家湾旁)
医院介入科
-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