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较常见的食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粘膜而引起的炎症。正常人食管下端括约肌在不进行吞咽活动的时候是紧闭的,防止胃“内容物”向食管返流,但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此处括约肌不能正常地关闭,从而导致酸性的胃液或碱性的肠液反流入食管,并刺激、腐蚀食管粘膜,就引起反流性食管炎。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胃病小知识马先哲中医反流性食管炎的分型辩证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胸痛”、“胃痛”范畴。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中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肝气犯胃型:
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胀满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吞咽不利,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治疗当以疏肝理气。
肝胃郁热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治疗当以泄热和胃。
瘀血停滞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脾胃虚寒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糖稀,治疗当以温中健脾为要。
脾胃阴虚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口干咽燥,或口渴,大便干燥,治疗当以养阴益胃为主。
胃病小知识马先哲中医反流性食管炎注意事项:
1、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2、体重:超重者宜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3、卧位:床头垫高15~20cm(厘米),对减轻夜间胃液反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4、改变不良睡姿:有人睡眠时喜欢将两上臂上举或枕于头下,这样可引起膈肌抬高,胃内压力随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
5、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6、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即肛门、膀胱口、幽门等处的环状肌肉,能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使肛门、膀胱口、幽门等关闭,舒张时使之开放),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吸烟还能减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机体抵抗力,使炎症难以恢复。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会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在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上,要积极消除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削弱的因素,再用药物控制症状,做到“标本兼治”。大部分患者经注意饮食调节、减轻体重、垫高床头及使用药物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在药物上选用中药治疗,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胃病小知识马先哲中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饮食禁忌:
采用低脂肪饮食是反流性食管炎饮食治疗的关键。因为脂肪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引起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促使胃食管反流,同时使胃、十二指肠压力差颠倒,造成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由于进食过多的脂肪可延缓胃的排空,增加上腹部不适感,使胃膨胀。因此平时应注意饮食中少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应以煮、炖、氽、烩、蒸为主,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
食物蛋白质可刺激胃酸分泌,刺激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抑制胃食管反流,在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蛋白质,例如瘦肉、牛奶、豆制品、鸡蛋清等。如果膳食中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维持正常的体重,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肥胖可使腹内压力增加,有利于食物的反流,使病情及症状加重。饮食中应注意合理使用油脂和维持理想的体重。
饮食中应吃些易消化、细软的食品,少用刺激性食品,少用或不用能够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的食物,如浓茶、咖啡、可可、巧克力、鲜柠檬汁、鲜桔汁、番茄汁等酸味饮料及刺激性调料,如咖喱、胡椒粉、薄荷、辣椒等。
烟酒可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下降,尤其是烈性酒可使食管蠕动收缩波的频率下降。食管清除酸性能力下降,对食管炎的治疗起不良的作用。还有就是晚餐不要吃得过多,另外睡前不要加餐,防止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