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来自我省张掖地区患有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病人医院消化科专家的精心治疗下得以痊愈出院。
该患者男性,59岁,4月前曾在当地胃镜检查提示食管下段隆起病变,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肿瘤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过去对于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肿瘤肿瘤的治疗方法全部需要外科开胸手术切除,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费用高。由于考虑该患者的病变考虑良性可能性大,患者及家属始终犹豫不定,不愿意接受开胸手术治疗。此后患者医院反复就医,有医生提出在消化内镜下切除肿瘤的可能性,此手术方法是国内新近开展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手术方法,虽先进、创伤小、恢复快,但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医生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娴熟的内镜操控能力,术中操作难度大、风险也大,特别是术中出血、术后食管纵膈、胸腔、腹腔漏,胸腹腔气肿、积液等并发症,严重将危及患者生命,即使消化内镜治疗开展非医院也多没有开展此手术,患者经多方打听患者来医院。
手术由省二院副院长、消化内科首席专家张锦华主任医师亲自操作。术前组织了相关科室的全院病例讨论,把术中、术后可能的风险、并发症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肿瘤较大,长约75px,源于固有肌层易穿孔,部位接近于贲门口,处理不当容易穿孔至后腹膜,危及患者生命,这些都是手术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在征求了患者及家属意见后,最终决定在心胸外科的保驾下采用经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对肿瘤切除(SubmucosalTunnelingEndoscopicResection,STER)。
年6月23日下午2点30分手术在手术室全麻下如期进行,术中发现肿瘤呈树根样向固有肌层深部生长,完整切除难度非常大,张锦华副院长耐心分离每一个细小的肿瘤分支,最终肿瘤被完整切除,手术操作时间约1小时15分钟,患者平稳度过了手术关。虽然手术成功,但术后的观察、护理及治疗措施也同样关系着手术成败和患者安慰,术后经过禁食、留置胃肠减压管、抗炎、制酸等治疗手段,患者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1周后患者开始进食,病理诊断为食管固有肌层平滑肌瘤并钙化,复查CT完全正常,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在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下,手术获得了圆满成功,患者痊愈出院。
STER手术过程示意图:
内镜寻找到肿瘤建立粘膜下隧道完整切除肿瘤缝合粘膜切口
新闻链接:
国际上首创采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ingEndoscopicResection,STER)的方法对源于固有肌层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SMTs)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年以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在积累大量内镜治疗食管病变经验基础上,在省内率先成功开展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SMTs)的切除术,此例STER手术的成功,为今后贲门失弛缓症内镜治疗和食管粘膜下肿瘤内镜下切除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我省在全国消化内镜治疗领域中的地位,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该例患者治疗过程图像:
1.内镜下见食管下段肿瘤
2.食管粘膜下隧道中肿瘤被分离
3.肿瘤被完整切除
4.钛夹闭合食管黏膜切口
张锦华简介: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首席专家、副院长。现任中国医师学会消化分会全国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小肠镜学组成员,甘肃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癌学会常务理事、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10余年来,先后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0余项,多项新技术填补省内空白。发表学术30余篇,获奖科研课题3项,现承担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曾先后赴美国、香港、日本、俄罗斯等国学习和学术交流。在急诊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及镜下治疗,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超声内镜诊疗,小肠内镜诊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