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恶变率为0%(数据源自卫生部八年制教材)。
且20%会引起甲亢。
甲状腺腺瘤概述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形态学分为滤泡装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有完整包膜。
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
腺瘤图片
临床表现①圆形或椭圆形。
②多单发。
③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
④生长缓慢,当囊壁血管出血时会短期内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鉴别与单发甲状腺结节较难区分。
①甲状腺腺瘤多年后保持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多演变为多发结节。
②甲状腺腺瘤有包膜,结节性甲状腺肿包膜不完整。
声像学表现①0%腺瘤可癌变。
②一般单发,极少多发。
③呈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多与腺体平衡。
④肿物内类似正常腺体实质回声,多数均匀等回声。较大合并囊性变时内有不规则无回声区、钙化灶或浓缩胶质(彗星尾征)。
⑤边界清楚、整齐,有高回声包膜,80%肿瘤周边有规整薄晕环。
⑥CDFI内部血供程度不等,周边常有较为完整的环绕血管。
腺瘤CDFI
⑦当囊壁血管出血时会短期内增大。
甲状腺腺瘤出血
治疗原则①早期行包括腺瘤的患侧甲状腺打不或部分(腺瘤小)切除术。
②活检+射频消融治疗,取代观察。
向上滑动阅览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局麻、无痕
郑重承诺
0局部麻醉、无痛。
02微创不开刀,穿刺RFA治疗,不留疤痕。
03治肝癌的技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肯定。
年科班技术,精准穿刺,安全可靠。
05国家医保,3天可出院。
典型病例在山东移动工作的爱美患者崔女士,女,34岁,饱受甲状腺结节困扰2年,结节不断长大到3公分。又不愿接受手术,几经打听,来我院找身怀穿刺绝技、具有6年RFA经验的专家张盟辉医生,于年5月3日,给予甲状腺RFA治疗,局部麻醉,无疼痛不适,第2天就出院啦。如下是患者现身说法:
RFA治疗与传统手术的比较传统手术遗留终生大切口
RFA治疗后难觅穿刺眼
RFA优点.局麻即可;
2.对甲状腺功能影响小;
3.穿刺式治疗,不留瘢痕,美观;
4.创伤小,可重复治疗。
RFA原理RFA(射频消融)的原理是将射频电极插入组织内通过射频发生器发射—kHz的射频电流,使组织带电粒子振荡摩擦产热而直接毁损病灶。热杀死细胞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细胞膜损伤,包括细胞膜成分、膜通透性及流动性等改变导致细胞死亡;②溶酶体损伤,溶酶体内消化酶的释放引起细胞死亡;③与合成DNA、RND有关的蛋白质受损伤而间接引起细胞死亡。
射频治疗仪
射频消融演示
甲状腺结节处理方案.RFA:单纯射频消融治疗
2.FNA+RFA:活检+射频消融治疗
RFA适应症.良性结节适宜。
2.心理负担较重者。
3.向外凸出,影响美观,或对术后美观要求较高者。
4.恶性肿瘤不适宜手术切除。
5.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疗效表现.治疗灶经过2个多月吸收,体积可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个月缩小22%
2个月缩小5%
6个月缩小84%
2个月缩小9%
2.形成钙化灶。
3.超声造影能准确评价消融效果,发现残余灶,指导补充消融。不足之处是时实性差,只能在术后进行。弹性成像也可用于评价消融范围,已消融区域组织变硬,弹性成像为均匀蓝色,边界清楚。
并发症由于甲状腺体积小,毗邻关系复杂,射频消融时如果掌控不当热能极易伤及邻近重要结构如喉返神经、食管、颈动脉、皮肤等,其中喉返神经损伤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在.02%~2.5%之间。并发症较手术少且小。
.声音嘶哑,2个月内可恢复,极少出现永久性声带麻痹。
2.颈部疼痛。
3.低钙血症。
并发症防治预案治措施.液体隔离带法
在甲状腺内侧、后方及外侧被膜外组织间隙内注射适量生理盐水形成宽约3~5mm的液体隔离带将腺体与喉返神经、食管、颈动脉等分离,避免消融时热能伤及
2.杠杆撬离法
当射频针消融一定时间后针杆周围组织变硬再上抬针尖可将腺体撬离,能增大腺体与邻近重要结构的间距,故将此方法称之为“半消融杠杆撬离法”
3.分次消融法
即“不完全消融法”或称“少量残留法”也是避免热能伤及邻近重要结构的常用方法,即在紧邻喉返神经、食管、颈动脉等处残留少量未消融的瘤组织,以免热能伤及。
向上滑动阅览
济南市立四院射频6年发展之路
起点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9-.7)
专业:肝胆外科
方向: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医院:重庆医院
收获: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射频消融技术在肝癌中的应用
前排左一为恩师孔宪炳教授
科研
年发表于《肿瘤防治研究》的论文,题目: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年发表于《中华肝脏病杂志》的论文,题目如下:
年发表于《中国普外科基础与临床杂志》的论文,题目如下:
年发表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的论文,题目如下:
临床研修
20年又师从30医院姜凯教授(前排右一)进修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技术
年医院梁波教授进修各种实体肿瘤的射频消融技术
3肝胆综合技术总指导老师~博医院刘军教授
4国家卫计委规范化培训
国家卫计委规范化培训证书
李振作博士
张盟辉医师
孟宪欣硕士
樊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