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盆腔淋巴囊肿是淋巴结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3%~65%。尽管绝大多数淋巴囊肿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逐渐吸收,但仍有少数淋巴囊肿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下肢水肿、继发感染、压迫输尿管或血管导致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甚至下肢静脉血栓等,严重者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乃至延迟后续治疗。目前为止,国内外尚缺乏盆腔淋巴囊肿诊治和预防的共识。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放射介入专业委员会专家成员查阅国际、国内相关文献,结合中国国情,在严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诊治专家共识》于年10月发表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旨在为广大妇科肿瘤工作者提供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诊治和预防的有益借鉴。年10月第36卷第10期
主要内容
一.概述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结合目前主流观点,共识认为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与术中淋巴管残端未得以有效闭合,导致淋巴液潴留于盆腔有关。淋巴结切除数目、后腹膜是否开放、盆腔引流方式、引流时间、术后辅助放化疗、低蛋白血症及BMI等均为形成淋巴囊肿的高危因素。其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是淋巴囊肿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根据临床表现及症状,淋巴囊肿分为无症状型和症状型两类。无症状型淋巴囊肿多在术后肿瘤常规随访时偶然发现,大多可逐渐自行吸收;少部分淋巴囊肿为症状型,直径多大于5cm,临床表现主要与囊肿的大小及是否合并感染有关。二.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淋巴囊肿的诊断多无困难。1、淋巴囊肿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及特征:无症状型盆腔淋巴囊肿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症状型盆腔淋巴囊肿可出现患侧腹股沟区或下腹部不适、疼痛、下肢水肿,重者可能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2)辅助检查:盆腔淋超声是淋巴囊肿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此外,CT或MRI亦可作为疗效评估、随访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共识强调,若淋巴囊肿直径≥5cm,尤其合并糖尿病者容易继发感染。
2、淋巴囊肿继发感染的诊断标准
明确诊断淋巴囊肿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可确诊:①明显发热、下腹部疼痛加剧、局部压痛明显、下肢或外阴水肿等症状或体征;②血白细胞>9.5×/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5,排除其他部位感染;③淋巴囊肿穿刺液细菌培养阳性,④抗感染治疗有效;⑤超声或CT、MRI提示淋巴囊肿形成或囊肿较前明显增大。以上,符合第3条或其它任意2条均可明确诊断。其中,囊液细菌培养阳性是确诊的金标准。三.盆腔淋巴囊肿的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无症状型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观察随访即可。症状型淋巴囊肿的治疗原则为排出囊液、解除压迫、闭合囊腔,治疗手段包括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合并感染者应积极配合抗生素治疗,酌情辅助应用中医药治疗。1、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创伤小、见效快,是症状性淋巴囊肿尤其是继发感染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穿刺抽吸术、穿刺置管引流术、腔内硬化治疗及介入淋巴管栓塞术。根据引导方式分为超声引导和CT引导,超声是最常见的引导手段,对于超声无法准确引导及定位者可采用CT引导。介入治疗是盆腔淋巴囊肿治疗的主要方法,共识推荐应用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盆腔淋巴囊肿穿刺的路径及安全性。在介入治疗中,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硬化疗法为盆腔淋巴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超声引导下经腹部或者阴道穿刺引流是治疗盆腔淋巴囊肿有效方法;不适宜超声介入穿刺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CT引导下的介入穿刺。再次复发的盆腔淋巴囊肿建议介入淋巴管栓塞治疗,术后1个月及3个月各复诊以评估疗效。2、经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于多次介入治疗无效或不除外恶性肿瘤复发的患者,需要给予手术治疗。其入路分为开腹和腹腔镜两类。对于如何选择,共识认为二者各具优劣。经腹手术的优点在于直视下有触感,可将囊肿壁较彻底的清除,缺点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和住院时间长;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虽然达到90%,但需要训练有素的腹腔镜医师实施,手术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不亚于开腹手术,且在某种程度上淋巴囊肿的位置限制了腹腔镜的广泛应用。3、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大多由于创面渗液淋漓不断或久不收口,造成盆腔局部瘀血阻络、血不归经,使得湿热邪毒乘虚入侵,引发诸症。其主要病机是瘀血与湿热。因此,治疗过程中,辅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轻利湿热为原则。共识认为,大黄与芒硝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功效,推荐二者外敷辅助治疗盆腔淋巴囊肿。4、盆腔淋巴囊肿合并感染的治疗
革兰阴性杆菌为淋巴囊肿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这与恶性肿瘤患者抵抗力低下,肛门、会阴部毛囊定植菌经阴道逆行感染,或肠道定植菌发生移位有关。共识认为,感染较轻或病原微生物不明确时,应首选广谱抗生素抗炎治疗;感染较重或抗炎治疗无效者,应选择囊肿穿刺冲洗,待炎症控制后再予以硬化治疗。四.盆腔淋巴囊肿的预防目前能够有效预防淋巴囊肿的方法有限。基于前述淋巴囊肿形成原因与高危因素,肿瘤患者术前应认真评估一般情况,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结切除,同时要保证手术达到满意的肿瘤治疗效果;在淋巴结切除术中,需小心操作,避免过度损伤脂肪组织及周围的淋巴管,尽量闭合较大的淋巴管以减少淋巴液的渗出。在此基础上,共识推荐术中使用能量器械闭合淋巴管、开放后腹膜及阴道残端、网膜成形术、奥曲肽使用等综合措施,来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共识原文
附注:本文系派特生物学术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认真学习论文的结果,欢迎广大医师同道提出更多建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