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癌前病变不是癌,它是癌症发生前,给身体发送的癌症预警信号,也是良性病变到恶性病变的中间阶段,若我们加以重视并进行合理干预,癌前病变是可逆的。
最近在百度贴吧看到这样的帖子:一位网友查出来乳房左右两边有乳腺囊肿,医生说囊性增生是癌前病变,听到“癌”字,她当场就吓傻了,以为自己接下来就会得癌症了,方寸大乱。癌前病变就一定会转变为癌症吗?癌前病变≠患癌
癌前病变的确和癌症有关,它是癌症发生前,给身体发送的癌症预警信号,只不过它有时被人们误解,有时又被人们忽略。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三个阶段。简单概括癌前病变到癌症的发展历程:正常组织(细胞)←→癌前病变(轻度非典型增生←→高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肿瘤(常说的癌症)其中,癌前病变是由良性病变到恶性病变的中间阶段,是一种可逆的状态。如果放任不管,发展下去确实有癌变的可能,但如果及时干预,比如去除不良刺激、手术切除或消除炎症等,人体可恢复至正常状态。所以,癌症都会经历癌前病变,但癌前病变不一定都会转变成癌。上述女网友出现的乳腺囊肿,一般考虑是由机体的激素水平异常紊乱引起的,属于良性病变,若无明显疼痛,问题不大。只要注意饮食,少食激素性食物,定期复查,听从医生的建议合理干预即可。直接认定癌前病变就是癌,纯属自己吓自己。
盘点中国五大高发癌症的癌前病变
如果能在癌前病变时期加以重视和治疗,就能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留意以下高发癌症临床常见的癌前病变:1.肺癌癌前病变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其实绝大多数的肺癌都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所以肺癌有时候也被大家称为支气管肺癌。肺癌中最多见的类型为鳞癌和腺癌,鳞癌的癌前病变为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一般位于支气管内膜表面,一般的支气管镜不太容易检测出来,仅在荧光支气管镜下能够看见。腺癌的癌前病变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可通过胸部CT发现。还需注意的是,肺部结节大部分是良性,只有很少一部分属于癌前病变或肺癌。肺部结节大多是炎症性病灶,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及时诊断明确性质是关键。此外吸烟人群、二手烟接触人群、职业暴露人群(厨师、装修工人、矿工等)、有家族遗传史等高危人群需要特别留意。2.胃癌癌前病变胃癌的发生过程: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胃癌前病变主要指异型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一般认为其癌变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10年癌变率3%-5%,10年以上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内镜检查及活检是确诊病变的常见手段。3.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肠部息肉指的是其由于局部增生存在于黏膜表面的隆起物,腺瘤性息肉,大型息肉和短期内迅速生长的息肉都相对比较容易癌变,有便血、息肉脱出肛门等症状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虽然只有部分结直肠息肉后续会发展为癌症,但一经发现,还是应听从医生建议尽早切除。4.肝癌癌前病变我国肝癌最普遍的发病模式:肝炎→肝硬化→肝癌。大部分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于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基础上。因此,不管得了哪种类型的肝炎,都应该在发现病情的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积极的治疗。另外,肝硬化早期也可通过积极防治实现逆转或控制进展。5.乳腺癌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会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的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乳腺囊性增生常以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视情况可接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能否“逆转”,关键看两点
1.癌前病变,得处理!癌前病变阶段是阻止恶性肿瘤发生的最佳治疗时期,具体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和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对于轻度和中度癌前病变一般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主动定期复查实现逆转,对于重度癌前病变可选择微创的手段进行治疗,预后效果较好。如发生在消化道(食管、胃、大肠)和呼吸道(喉、支气管)的癌前病变可以通过内窥镜进行黏膜切除或息肉摘除;妇科的癌前病变如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选择激光、冷冻、电凝等物理治疗和简单的手术治疗。对于癌前病变,我们必须给予它应有的重视,该复查的主动定期复查,该治疗的及时积极治疗。
2.生活方式,得改变!癌前病灶并非切除就万事大吉,如果继续保持不良生活方式,致癌因素可能还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40%的癌症患者与饮食习惯、食物构成、食物加工、烹饪方法等因素有关;约30%的癌症与生活习惯有关,特别是和吸烟、饮酒有关。因此,只要我们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许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脂类食物,告别加工食品;
(2)戒烟戒酒;
(3)保持规律作息,劳逸结合;
(4)保持好心情、适当运动;
(5)定期体检。
未病先防比“治已病”更重要
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也就是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形成之前,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其发生。主要是以“养生”为要,贯穿于日常饮食、起居、情志、欲望等方面,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灵芝,是传统的中药材,在历代医药古籍中被归为“性平、无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的上药,常用于“治未病”。由于灵芝这类药材属于菌类,灵芝菌丝对重金属具有非常强的富集能力,从而造成灵芝子实体、灵芝孢子重金属含量超标。所以消费者在选择灵芝类健康产品养生时,最好选择那些能同时达到“国际有机”安全级别的大品牌灵芝,这样品质更放心!内容参考来源:百科名医;39健康网;健康时报;健康报参考文献:[1]毛思月,谢传淼.肝硬化结节和早期肝癌的病理基础及MRI诊断和鉴别[J].放射学实践,,34(12):-.-END-金鹊情报局出品我们坚持并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在下方留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