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囊肿全切术后
甲减案
钟某,女,60岁,年12月4日初诊。现病史:甲状腺囊肿全切术后甲减半年,口服优甲乐治疗(服中药期间用量未变),现觉倦怠乏力,全身浮肿,纳谷不化,日行2-3次,畏冷,腰腿疼痛,舌暗淡苔薄白,脉细结。
处方:生晒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30克,干姜10克,黑附子10克,白芍15克,焦三仙各15克,炙甘草6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泽兰15克,益母草50克,补骨脂15克,砂仁6克,炒杜仲15克,淮牛膝15克,骨碎补15克,鸡内金10克,八付,开水冲化日三次。
12月11日二诊,诉药后精神及浮肿、便溏均有改善,但仍腰痛,口腔溃疡,舌暗淡苔薄白,脉细滑。守上方干姜、黑附片均减为6克,白芍增为30克,加狗脊15克,鹿衔草30克,黄柏10克,十四付,开水冲化日三次。
12月25日三诊,诉药后口腔溃疡已愈,精神及浮肿、畏冷续减,舌脉同上,拟膏方缓调。
膏方:生晒参克,白术克,茯苓克,干姜80克,黑附片80克,白芍克,猪苓克,泽泻克,泽兰克,益母草克,焦三仙各克,砂仁60克,炒杜仲克,怀牛膝克,黄芪克,防风克,骨碎补克,补骨脂克,法夏克,陈皮克,五味子克,细辛60克,菟丝子克,枸杞子克,炙甘草60克,阿胶克,炼蜜为膏,每服一汤匙日3次。
年2月10日四诊,诉服上方后诸症悉减,仍时畏冷,脘痞,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守上方去防风、骨碎补,干姜、附子均增为克,细辛增为80克,猪苓增为克,加淫羊藿克,桂枝80克,鹿角胶克,龟板胶克,炼蜜为膏,每服一汤匙日3次。
年7月5日,因平时不喜保养,贪凉而有所复发,仍以前方加减而缓。
按:甲状腺病古籍无载,因甲状腺乃西医解剖器官,其大体类似于古医籍中“瘿”、“瘿瘤”等。然“瘿”、“瘿瘤”多指颈下肿大,由忧恚气结,瘀血、浊气、痰滞等而致。从甲减的临床表现(倦怠乏力、畏寒、水肿以及毛发稀疏和脱落、肢体麻木等)来看,多属中医“虚劳”、“水肿”等病。本案甲减系因甲状腺全切术,表现出一派阳(脾肾)虚水泛之证,《伤寒论》条:“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赤水玄珠》云理中汤:“治小儿腹泻后,脾胃虚弱,四肢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眼合不开。”故以真武汤合理中汤(丸)为基础方,加补骨脂、炒杜仲、淮牛膝、骨碎补以温补肾阳,加四苓汤以健脾利水,加泽兰、益母草以活血利水。二诊时因口腔溃疡,故减姜、附之热,增甘寒之白芍,加苦寒之黄柏,续加祛风寒湿兼平补肝肾之狗脊、鹿衔草。三诊时病情稳定,处膏方一料,守前法前方增和胃固表培元之品,以期缓调。四诊于前法而略作调整,增温阳之力。
甲状腺切除导致机体功能不全,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方面,平时保养调护也很重要。
文章摘自《成肇仁中医心悟与临证》,系成肇仁传承工作室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宋紫薇)
坐诊时间及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