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一种人类自身细胞的异常增生引发的疾病,是机体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切除后一般不复发或少复发,也不会发生转移;恶性肿瘤通常生长较快,往往会有复发和转移。
过去10年间,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发病仍呈上升趋势;食管癌、胃癌、肝癌发病率下降;但肺癌的发病和死亡变化不大,仍居我国发病死亡首位。我国城乡不同地区肿瘤发病与死亡的差异逐渐减少,年龄调整发病率城市略高于农村,而死亡率农村略高于城市。
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1.老年人群。
尽管肿瘤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但肿瘤发病高峰在50对以后,肿瘤发病风险对年龄增加而增大。
2.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
主要是指职业肿瘤,如放射线工作者,铀矿及反应堆工作人员、石棉工人等,在致癌物质环境中工作的人若吸烟、饮酒,将加重致癌物质的刺激。
3.遗传因素造成的高危人群。
肿瘤是个体遗传基因错乱与环境胡总致癌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某些肿瘤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
4.治疗后的肿瘤患者。
如果没有得到根治,肿瘤还会复发或转移,肿瘤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有重复癌,而且肿瘤患者身上还可能存在许多癌前病变,不断恶变出现新的病灶。因此,肿瘤患者要根据医生的指引,定期复查随诊。
5.有癌前病变的患者。
癌前病变是指继续发展下去具有癌变可能的某些病变,例如:黏膜白斑,交界痣,慢性萎缩性胃炎,子宫颈糜烂,结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某些良性肿瘤等。许多癌症如果能在癌前病变期予以重视并加以治疗,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1.遗传因素。
遗传并不是肿瘤本身的直接遗传,而是对肿瘤易感性的遗传。有些人更易发生某种肿瘤,说明了这些人对某种癌症具有遗传易感性,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需要其他外界致癌因素的参与才能发生肿瘤。
2.烟草使用。
烟草使用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单一最大可避免风险因素,估计每年导致22%的癌症死亡。
二手烟(也称为环境烟草烟雾)已被证明能够使不吸烟者罹患肺癌。
无烟烟草(也被称为口用烟草、嚼烟或鼻烟)可导致口腔癌、食道癌和胰腺癌。
3.肥胖和超重、饮食因素、缺乏运动。
超重和肥胖与多种类型的癌症相关,如食道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肾癌。饮食中水果和蔬菜含量高可能对抵抗多种癌症起到保护作用。相反,过量食用红肉和腌制肉类可能会增加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定期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体重加上健康饮食可大幅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
4.酒精使用。
酒精使用是导致多种癌症的一项风险因素,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罹患癌症的风险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人们在大量饮酒的同时还大量吸烟,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会大幅提高。
5.感染。
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导致宫颈癌;幽门螺旋菌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在某些国家,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增加了患膀胱癌的风险,而在其他一些国家,肝吸虫增加了胆管出现胆管癌的风险。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及传染和感染的预防。
6.环境污染。
饮用水或室内和周围空气污染可能会带来环境致癌化学物质暴露。致癌物暴露还可因化学物质造成的食品污染而发生,如黄曲霉毒素或二恶英。燃煤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使肺癌发生风险加倍,全世界由于家用燃煤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而造成的肺癌死亡约占肺癌死亡总数的1.5%。
7.职业致癌物。
在工作环境中,有40多种物质、混合物和暴露情况对人类有致癌性,它们被归类为职业致癌物。间皮瘤(肺或胸腔外膜上的癌症)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相关的石棉暴露有关。
8.辐射。
电离辐射对人具有致癌性。电离辐射可能诱发白血病和多种实体肿瘤,年轻时遭受暴露带来的风险更高。电离辐射是一种基本诊断和治疗工具。为确保使其益处大于潜在的辐射风险,应对放射性医学操作做出适当规定,并进行正确操作,以降低不必要的辐射剂量,尤其是儿童。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具有致癌性,可导致所有主要类型的皮肤癌。避免过度暴露,使用防晒霜和保护性服装都是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恶性肿瘤的预防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据此提出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概念:
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约80%的癌症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环境保护较为重要。近年来的免疫预防和化学预防均属于一级预防,如乙型肝炎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等。二级预防是指癌症一旦发生,如何在早期阶段发现并予以及时治疗。癌症的早期发现能够大幅提高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对高发区和高危人群定期检查,一方面从中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另一方面尽可能发现较早期的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三级预防是治疗后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包括各种姑息治疗和对症治疗。1.合理膳食。很多癌症的发生与不健康饮食关系密切,如食管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1)少吃熏、腌、泡、炸食品,如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类、熏制食物及泡菜等。
(2)少吃过烫、过咸、过硬食物,限制盐的摄入(包括盐腌食品或用盐加工的食品)。
(3)避免含糖饮料,限制高糖、低纤维、高脂肪、肉类食物的摄入。
(4)避免过量进食红肉(如牛肉、猪肉和羊肉)和加工的肉制品。
(5)少喝含酒精饮料(预防喉癌、食管癌、肝癌等的发生)。
(6)不食用发霉的谷类和豆类,如霉变的花生米、玉米、黄豆等。
(7)少用辛辣调味品,如肉桂、茴香、花椒、肉蔲等(过量食用这些食物有可能促进癌细胞的增生,从而加速癌症的恶化)。
(8)强调通过膳食本身满足营养需要,不要使用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
(9)多吃不同种类的新鲜蔬菜、水果、豆类、菇类食物(增加体内的维生素,抑制癌细胞的繁殖)。
(10)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胡萝卜、芹菜、莴苣等蔬菜。
2.适量运动。终生保持合理体重,在所有的年龄段都不要超重。
保持体重要从坚持日常锻炼及限制高能量食物和饮料入手。目前已出现超重或肥胖的个体,只要能减轻体重,即使是很少重量,对健康也是有益的。坚持日常锻炼。成人每周至少要参加分钟中等强度锻炼或75分钟高强度锻炼;减少坐卧不动的时间,如看电视、电脑等。
3.戒烟限酒。
吸烟者要立即戒烟,非吸烟者要避免进入烟草暴露的场所,对在公共场所吸烟者进行劝阻。
如饮酒应适量,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38度的白酒75克,或高度白酒50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38度的白酒50克。
4.心理平衡。研究发现,克己、压抑、焦虑、易怒、抑郁、无助、敌视、完美主义、过分为别人着想等性格与癌症相关。改变癌症相关性格,有助于预防癌症。
用健康的方法宣泄内在愤怒。
顺其自然不苛求自己。
追求率真自然不压抑自己。
懂得享受和放松不压榨自己。
接受缺点不责备自己。
保持幽默感。
5.识别恶性肿瘤的早期报警信号
异常肿块:乳腺、颈部、皮肤和舌等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逐渐增大的肿块。
疣痣增大: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变浅,迅速增大,脱毛、痛痒、渗液、溃烂等。特别是在足底、足趾等经常摩擦部位。
异常感觉:吞咽食物时的哽咽感、胸骨后闷胀不适、疼痛、食管内异物感。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溃疡不愈:皮肤或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有鳞屑、出血和结痂等。
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进食后上腹闷胀,并逐渐消瘦、贫血等。
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变形,带血或黏液。
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耳鸣,听力减退,鼻出血、鼻咽分泌物带血和头痛。
月经期外或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6.学会恶性肿瘤的自我检查。
最少每月一次自行触摸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检查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认为,小于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属于正常),肿大淋巴结质地如何,是否固定,有无压痛。
长期咳嗽时,应注意咳出的痰中是否有血丝掺杂,注意咳嗽的时间、胸痛的部位、血量的多少、血丝的颜色等。
食欲不振并出现消瘦、上腹痛时,若伴有恶心呕吐,要注意观察呕吐物中是否带有黑褐色内容,注意观察大便是否呈柏油状或带血,大便的形状是否有改变。
女性每天或每周观察白带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白带是否带有腥臭味。
每天大、小便的习惯有无改变。特别注意大便时有无疼痛感、下坠感及粪便的外形有无改变。小便时观察射程是否缩短,有无白色分泌物排出,有无血尿,会阴部是否有不适感等。
长期原因不明发热时,应注意测量体温,每日4次,早、中、晚、夜间各1次,连续三天,并做记录。
男性应注意阴茎包皮是否过长,尿道口处是否有溃疡结节,阴茎冠状沟是否有易出血的菜花样肿物。
剧烈活动后出现四肢疼痛且活动受限制时,应注意四肢关节有无肿胀,皮下是否可触摸到肿物。若四肢长骨部位出现无痛性肿块,医院骨科就诊。
随时注意身体表面各部位的黑痣变化,看看是否在短时间内生长迅速、破溃。
医院肿瘤科简介
医院肿瘤科年开科,年成立病区,是深圳市最早开展中医药诊治肿瘤病的专科,为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广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现拥有3个专科门诊,一个病区,科室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开展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内分泌治疗多年,同时将中医中药贯穿患者治疗过程,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减轻患者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增加治疗效果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资料来源:省卫健委疾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