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大鼠胃十二指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研究证实了《伤寒论》名方生姜泻心汤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
生姜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痞证之名方,出自《伤寒论》条。药物组成为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治疗胃虚食滞夹水饮所致的“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呕”等,具有和胃降逆、散水消痞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研究人员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制备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对照组行伪手术。1周后治疗组生姜泻心汤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术后4周断头处死,食管作大体评分,并做组织病理学观察;制备食管组织匀浆,测定组织和血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并测定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
标本观察时发现,模型组和治疗组出现明显的食管黏膜改变,如白斑、糜烂、溃疡、管壁增厚、食管扩张等。按评分标准,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出现肉眼可见的病变率均为%,对照组食管黏膜外观正常。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中食管炎3、4级的发生率为40%;治疗组中食管炎3、4级的发生率为27.27%,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和治疗组均可见鳞状上皮明显增生,角化过度,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上皮细胞层炎细胞浸润,但未见溃疡形成。模型组与治疗组相比,表皮不完整,基底细胞增生明显,黏膜固有层乳头进一步向表面延伸,炎细胞浸润显著。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低下导致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VIP是肠神经系统中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的主要抑制性肽能神经递质,主要以神经分泌方式在局部起作用,在消化道平滑肌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实,VIP可引起胃、肠、LES、幽门括约肌、回盲瓣和肛门内括约肌的舒张,还可以扩张局部血管,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胰液和电解质的分泌。血清VIP水平与食管黏膜的损害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此外,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与局部生成了过多的氧自由基密切相关,并已证实外源性给予SOD可以有效地提高胃黏膜的防御能力。提高局部自由基清除剂SOD和GSH-PX的活性,可以有效地预防炎症的发生、发展。从此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姜泻心汤可以显著降低血清及组织中VIP的含量,对VIP增加引起的LES及食管体运动功能紊乱起调节作用。生姜泻心汤还可明显降低食管黏膜中MDA的含量,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减轻局部损伤,对食管黏膜具有间接保护作用,并通过提高组织局部抗氧化能力而发挥黏膜保护作用。
反流性食道炎在西医上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治愈,中医治疗反流性食道炎,谨遵仲景治法,可彻底治愈
反流性食道炎的主症描述和《伤寒论》()厥阴病相同,是诸多疾病发展的后期阶段.“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胸,心中热疼,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条:“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若膈上有寒饮,...当温之,宜四逆汤.”条:“干呕吐延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反流性食道炎的病理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寒邪往往上逆为呕吐(反流),热邪灼痛于胸(上),热则饥,寒则不欲食,肠胃功能紊乱,食则吐.本病属久病内虚,方用厥阴病主方乌梅丸治疗.参考四逆汤和吴茱萸汤:
乌梅15g(用醋泡一宿)细辛15g干姜40g黄连5g当归10g炮附子10g(可用附片g代)蜀椒20g桂枝35g人参10g黄柏10g吴茱萸10g.
附片需久煎(开水煎4小时),再入它药煎20分钟,温服,一日3次,每2日一剂.连服九剂.观后服.
我老父亲74岁,他的反流性食道炎是下面这个方子治好的:
附片g干姜40g茯苓10g白术20g白芍20g桂枝35g砂仁5g肉桂15g黄芪60g吴茱萸10g苍术20g麻黄15g细辛10g
附片先煎4小时,在入余药煎30分钟,温服,一日2~3次,2日一次;连服20剂愈.
此法参考了《吴佩衡医案》的用药和治法,谨遵仲景治法“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要点:附片的量如果小于60克,反而激惹病邪,出现反流,病重药轻,“药不胜病犹如兵不胜敌”
附片的量一定要大,才能入藏,一般都要60~克。附片需久煎(开水煎4小时),再入它药煎20分钟,温服,一日3次,每2日一剂.连服10剂为一个疗程。
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