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柟娉?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127/4566445.html

甲状腺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的肿瘤,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50岁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甲状腺癌常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块或结节,一般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良好,不影响自然寿命。

1.疾病分类

甲状腺癌主要可分类为分化型、未分化型及其他类型,分化型甲状腺癌又可以分类为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和滤泡状甲状腺癌FTC。

分化型:乳头状癌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7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多见于21~40岁的中青年女性,低度恶性,生长缓慢,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滤泡状癌约占15%。多见于50岁左右妇女,中度恶性,发展较快,有侵犯血管倾向,33%可经血运转移至肺、肝、骨及中枢神经系统,预后不如乳头状癌。

未分化型:未分化癌约占5%~10%。多见于70岁左右的老年人,高度恶性,发展迅速,约50%早期便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常经血运向肺、骨等远处转移,预后很差。

髓样癌:髓样癌仅占7%,常有家族史。来源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大量降钙素。恶性程度中等,可经淋巴结转移和血运转移,预后不如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但较未分化癌预后好。

其他:甲状腺癌还包括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肉瘤等。

2.病因

甲状腺癌的确切病因还不能完全确定,可能与基因、碘摄入、电离辐射,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生活中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有诱发癌症的可能。

2.1基因

甲状腺癌与原癌基因序列的过度表达、突变或缺失有关。受不同的癌基因所影响,包括BRAF突变、RAS突变、PET/PTC和TRK重排等。部分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上,会遗传给下一代,但大部分基因突变是由于后天受到外辐射导致,这类突变不具有遗传性。

2.2碘摄入情况

由于碘摄入量严重超出标准,甲状腺癌在我国沿海地区人群的发病率远高于我国其他地区。碘摄入量不足也会造成本病,缺碘或高碘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相关,但相关性目前仍不清楚。

2.3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目前甲状腺癌已明确的致病因素,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射线暴露、接触史有关,无论是接受过放射治疗还是放射性暴露,均与甲状腺癌发病有明显的关联性。

2.4性别与年龄

甲状腺癌发病性别差异较大,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以达到3倍之多。甲状腺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高发于女性的40~50岁、男性的60~70岁。

3.流行病学

甲状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全球范围内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更是增长迅速。甲状腺癌好发于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发病率高,女性为高发人群,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人群更易患病,有本病家族史或碘摄入量过高的人群也是高发人群。我国报告女性甲状腺癌的患病率是10.16/10万,位次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七位。

4.好发人群

甲状腺疾病患者: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如腺瘤样甲状腺肿、功能亢进行性甲状腺肿等可合并有甲状腺癌,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

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有些甲状腺癌患者具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如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加德纳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增加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

5.诱发因素

生活习惯不好、长期饮食不规律、营养不均衡、抽烟、饮酒,以及工作压力过大和不良情绪,可使身体整体状况下降,导致癌症的发生风险增高。

6.症状

甲状腺癌的主要症状是甲状腺肿大或结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局部疼痛,后期发生远处转移。部分患者还会有腹泻、心悸、内分泌失调的表现,严重者会发生重度呼吸困难以及窒息等。

6.1甲状腺肿大或结节

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初期多无明显症状,前者有时可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于颈深上、中、下淋巴结,体表可触及。随着病程进展,肿块逐渐增大、质硬、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吞咽时肿块移动度变小。

6.2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癌肿增大压迫气管,使气管移位,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癌肿侵犯气管可导致呼吸困难或咯血。癌肿压迫或浸润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交感神经受压则可出现Horner综合征。

6.3疼痛

颈丛浅支受侵犯时,病人可有耳、枕、肩等处疼痛。

6.4远处转移

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发生率高、出现早、范围广、发展慢、可有囊性变。滤泡状癌易发生远处转移,以血行转移为主,常转移至肺和骨。颈部淋巴结转移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少部分病人甲状腺肿块不明显,而因转移灶就医时应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远处转移多见于扁骨(颅骨、椎骨、胸骨、盆骨等)和肺。

6.5其他症状

髓样癌除有颈部肿块表现外,因其能产生激素样活性物质(5-羟色胺和降钙素等),还可导致病人出现腹泻、心悸、颜面潮红、多汗和血钙降低等类癌综合征。合并家族史者,可能存在内分泌失调表现。

7.并发症

7.1重度呼吸困难

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对来说病情发展较为缓慢,极少出现并发症。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发展迅速,严重时可引起重度呼吸困难。

7.2窒息

这是本病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多因手术时血肿压迫气管、喉头水肿、气管塌陷、声带麻痹等引起。病人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呼吸费力,出现三凹征甚至窒息死亡。

7.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多因手术时甲状旁腺被误切、挫伤或其血液供应受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血钙浓度下降,神经肌肉应激性显著提高,引起手足抽搐。多数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起初仅有面部、唇部或手足部的针刺感、麻木感或强直感,症状轻且短暂。严重者可出现面肌和手足伴有疼痛的持续性痉挛。

7.4电解质紊乱

髓样癌因其产生激素样活性物质,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的症状,严重的腹泻、脱水会导致机体出现电解质平衡紊乱。

8.预后

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情况跟疾病的分型、分期和患者自身身体情况有关,未分化癌的预后较差,生存时间较短。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应该终身随诊,尽早发现甲状腺癌的复发转移并给予及时治疗。

9.能否治愈

乳头状癌预后较好,但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极小部分患者会发生转移,预后不如乳头状癌,未分化癌预后较差,大部分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预后不良。

10.能活多久

未分化癌的预后较差,生存时间较短,仅有半年左右。分化型癌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11.后遗症

甲状腺癌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吞咽功能。乳头状癌有复发的可能。

12.饮食

甲状腺癌的手术对胃肠道功能影响很小,患者只是在吞咽时感觉疼痛不适应,鼓励病人少量多餐,加强营养,促进康复,以微温流质和软食为主。

术后清醒病人可给予少量温水或凉水,若无呛咳误咽等不适,可逐步给予便于吞咽的微温流质饮食。以免食物过热引起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伤口渗血。

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或软食。鼓励病人少量多餐,加强营养,甲状腺手术对胃肠道功能影响很小,只是在吞咽时感觉疼痛不适应,少量多次进食,减少对手术部位的刺激。

限制肉类、乳品和蛋类的食品,因其含磷较高,影响钙的吸收。

13.预防

甲状腺癌的确切病因并不确定,无确切预防方案,但可通过定期体检和筛查及早发现甲状腺癌的发生,提高治愈和生存率。避免放射线暴露,合理控制碘摄入量,适当锻炼,以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13.1早期筛查

日常注意颈部淋巴结情况,自行检查是否出现结节或肿块。

高危人群可进行B超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早期发现疾病。

13.2预防措施

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如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要早发现、早治疗,医院进行复查,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免病情继续发展诱发本病。

免疫力低下会造成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因此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充足的睡眠,戒烟戒酒,早睡早起,每天进行30分钟的运动,一周至少5次,增加自身免疫力。饮食上注意控制碘的摄入量,一天摄入~μg即可。沿海地区的人群适当减少碘摄入,尽量不吃含碘盐。其他地区的人群适当增加碘摄入,可以食用含碘盐。

避免放射线暴露,远离电离辐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