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镜下肉眼观察食管粘膜形态可疑如:局部粗糙、颗粒样改变、瘢块、皱缩、轻微的发红、褪色或糜烂、较大的不规则白色隆起等改变的病例。在内镜下用清水冲洗食管粘膜后,将喷雾管从活检孔送入,经喷雾管将卢戈氏液均匀喷洒在食管粘膜上,再用清水迅速冲洗后观察。在粘膜不染或染色不良处进行活检送病理检查。
卢戈氏液碘染色法只适用于对食管粘膜病变的诊断。其原理是利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中含有糖原,糖原遇碘则呈棕色的着色反应。若粘膜鳞状上皮因各种原因,如肿瘤、炎症、瘢痕及基底细胞增生等造成粘膜细胞的缺失或损伤,使糖原丢失或减少,遇碘则不出现正常着色反应,而呈不染或染色不良,与正常食管粘膜的着色象形成鲜明对比,肉眼极易识别。相反,当食管粘膜的鳞状上皮增生,如食管棘皮症,因细胞内糖原含量丰富,遇碘着色则深,呈深棕色染色象。正常食管粘膜对碘则呈棕色绸布样均匀着色象。因此,借助食管的鳞状上皮对碘特有的这种着色反应,可在胃镜下可靠地识别那些肉眼不能清楚观察鉴别的轻微粘膜病变。碘染可明确地指示食管粘膜病变存在的部位及范围,但它不能鉴别病变的良恶性质。
食管癌、非典型性增生、炎症及食管上皮基底细胞增生等,大多表现为对碘呈不规则的片状不染或染色不良,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这种染色象的病例行内镜检查时需认真反复地进行活检。
治愈读书恐惧症,从这10本绝妙的短故事集2016年10月18日新闻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