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

直径20cm的脾囊肿切除记!

近日,医院华美院区综合外科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巨大脾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并出院。

患者女性,44岁,因查体发现脾脏囊性占位2月余于.3.11入院,B超示:左上腹部一包块,约15.8*12.3cm囊性团块,边界清晰,外形规则,透声好,肝内血管瘤;腹部CT示:脾区见巨大囊性团块影,较大截面约14.4cm×11.9cm,边缘可见钙化影,CT值约19HU,邻近胃受压,注入造影剂后病变未见明显强化。血常规、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CA、CA、CEA)均正常,包虫抗体阴性。做好手术准备,于.3.13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少量淡黄色积液,脾脏直径约20cm,脾上极呈囊状,钙化,与周围粘连,分离粘连,切断脾周韧带,将脾脏完整切除。手术时间90分钟,术中出血约ml。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示:脾脏内囊性肿物,囊壁纤维化,部分钙化,符合良性囊肿。

什么是脾囊肿?

脾囊肿罕见,是指发生于脾脏组织内的瘤样囊性病变。脾囊肿可依据囊肿内壁有无内衬细胞分为真性脾囊肿和假性脾囊肿,也可依据病因分为寄生虫性脾囊肿和非寄生虫性脾囊肿。其中寄生虫性脾囊肿均属真性脾囊肿,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中以假性脾囊肿最为多见,约占80%,而真性脾囊肿则被称为原发性脾囊肿。

寄生虫性脾囊肿主要是由包虫引起,而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假性囊肿多与外伤、脾梗死有关

非寄生虫性脾囊肿

非寄生虫性脾囊肿多见于中青年,男女比例约为2:3,于年由Andral首次报道,目前国内外大多为个案报道。小的脾囊肿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除非巨大脾囊肿因牵拉、压迫邻近内脏而引起腹痛、消化不良等相应症状。临床遇到的患者大多为查体发现。此外,脾囊肿易合并感染。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CT典型表现为低密度的类圆形病变,有时囊壁可见部分环形钙化。脾囊肿本身易合并出血、感染等问题,且在遭受外力时容易发生破裂。因此,临床上除对小于2cm的非寄生虫性脾囊肿可保守观察外,一般于发现后应建议手术切除。治疗脾囊肿的手术方式依据囊肿的位置和大小而定,主要包括脾脏切除术、脾部分切除术和脾囊肿开窗引流术。

外科专家排班表

延伸阅读

综合外科

医院华美院区综合外科成立于年5月4日,医护人员共24名,共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拥有开放床位48张,科室配有术后监护病房,收治大手术后和危重需重点监护病人;主要开展的专业有胃肠两腺外科、肝胆胰血管外科及疝及腹壁外科,其中肝胆胰外科以诊治肝胆胰脾外科疾病为主,目前能开展的手术包括:肝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手术治疗;肝脏肿瘤射频及微波局部消融治疗;胆道系统肿瘤(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等)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肝胆系统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囊腺瘤等)的外科治疗;胆道系统(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能够独立完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腹腔镜与内窥镜下肝胆系统微创手术治疗,为肝胆疾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手段,并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胰腺肿瘤在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基础上,改良胰肠吻合方式的应用,使得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取得良好疗效。胰腺晚期病人,已开展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缓解患者疼痛有较好效果,提高了晚期病人生活质量,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手术时机的选择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水平上升到新的台阶。

医师团队

科室还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护理团队,在护士长带领下长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送温暖活动,不定期收集病人或家属的意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树信誉”是我们的宗旨。

护理团队

科室预约

-32

科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