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病史:女,47岁。胸痛、胸闷3月。

胸部CT:左侧主动脉弓旁占位性病变,内见钙化,实性成分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为55、65、76HU,周围低密度区平扫和增强后CT值均为31HU(图1-8)。

图1-8

诊断:神经鞘瘤

诊断依据:中年女性,左侧主动脉弓旁囊实性病变,边缘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见强化和钙化,不符合淋巴结、支气管囊肿和异位胸腺瘤表现。患者年龄、发病部位、强化方式和钙化特点均支持神经鞘瘤诊断。

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前上纵隔,大小约5×4×3cm,肿瘤下缘毗邻主动脉弓及左肺动脉主干,沿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向上延伸至颈根部与左头臂静脉相邻,质韧,呈囊实性,表面光滑,被覆纵隔包膜,肿瘤累及左迷走神经及喉返神经起始部,无胸水及胸壁结节,病理为(纵隔)神经鞘瘤。

分析:纵隔神经鞘瘤最好发于脊神经后根和肋间神经,大部分发生于胸腔的上1/3或上半部分,后纵隔脊柱旁沟的神经组织,紧贴于椎体外侧椎间孔附近,部分肿瘤可存在于椎管内。

对极少数发生于前、中纵隔迷走神经、喉返神经或膈神经的肿瘤,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胸腺瘤、支气管囊肿、畸胎瘤、胸骨后甲状腺肿、淋巴瘤、胸膜间皮瘤等。

在胸部,左、右迷走神经的走行和位置各异。左迷走神经在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下降至主动脉弓的前面,经左肺根的后方,分出数小支分别加入左肺丛,然后在食管前面分散成若干细支参与构成食管前丛,并向下延续成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经右锁骨下动脉的前面,沿气管右侧下降,继在右肺根后方分出数支,参加右肺丛,然后分出分支在食管后面构成食管后丛,在食管下端合成迷走神经后干。

当病变位于左、右迷走神经的走行区,而钙化和强化方式符合典型神经鞘瘤者,需考虑该诊断。

(医院影像科黄勇教授提供)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千字文》

张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