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5日,纳武利尤单抗(Opdivo?,欧狄沃?)作为中国第一个PD-1抑制剂在我国正式获批,8月28日已经在中国大陆上市。这是我国第一个获批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也是目前唯一用于肺癌治疗、第一个证实能够为中国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的PD-1抑制剂。
纳武利尤单抗在国内的获批基于一项名为CheckMate的关键、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这是第一个在中国启动的PD-1抑制剂临床研究,首次证实了PD-1抑制剂在中国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标准化疗。凭借其超越标准化疗的稳定疗效及长期生存数据,纳武利尤单抗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和“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唯一推荐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PD-1抑制剂,是EGFR/ALK阴性NSCLC的二线标准治疗。
9月20日,在全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年会上,被誉为“EGFR之父”、现任百时美施贵宝(BMS)全球首席科学官TomLynch博士参加了CSCO的主旨发言,会后就靶向及免疫治疗的话题、BMS在全球和中国的研发战略等内容与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分享了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前景和有关纳武利尤单抗的相关热点话题。
百时美施贵宝首席科学官TomLynch博士
关于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地位对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的发展,TomLynch博士指出,癌症之所以出现,其一是因为异常信号通路使癌细胞不断复制、不断生长。因此可以通过靶向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常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其二是癌症细胞具有躲避免疫系统攻击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免疫治疗激活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症。未来,在抗癌治疗中,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关于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答率免疫肿瘤治疗在某些类型的患者中有非常好的应答率,如高肿瘤突变负荷(TMB)的肺癌患者、黑色素瘤患者、MSI-H结直肠癌患者等。
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类单药治疗应答率在某些肿瘤不是很高的原因,TomLynch博士指出,患者对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未产生应答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内在机制,就是冷肿瘤细胞。这在胰腺癌中非常明显,在某些类型的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中也是如此。我们要确保找到最适合的群体,或把肿瘤细胞引出来,再通过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第二个原因,是获得性抵制的机制。患者一match开始对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是有反应的,但之后由于T细胞失活或其他机制被激活,而影响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目前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探寻免疫联合治疗,寻找生物标志物,探索新的靶点等,以期进一步提高应答率。
关于新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探寻TomLynch博士非常自豪地与我们分享道,“百时美施贵宝的在研产品线非常丰富,同时我们也在探寻不同的靶点对于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治疗作用。相信包括NLRP-3、新型CTLA-4、STING等在内的极具前景的分子及创新药物将有机会改变某些疾病的治疗方式。“
与此同时,BMS正在对可预见的生物标志物展开研究,以帮助明确哪些类型的患者可以从肿瘤免疫治疗中获益。TomLynch博士表示,目前包括TMB、LAG-3等潜在生物标志物已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在未来能够更准确预测免疫肿瘤治疗的应答效果。
TomLynch博士回答记者提问
关于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的研究TomLynch博士说道,免疫联合治疗在未来极具发展前景。目前,BMS研发者在考虑各种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之间的联合,或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放疗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化疗方案等,这些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案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他强调,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用药,首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