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甲

呀,快来看,这个瘤子有手掌那么大……

哇,这个瘤子在怎么会在食管里长这么大啊……

地主家的傻儿子

路人乙

比食管都大,怎么取出来的……

11月8日下午的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检查室里异常热闹,只听到各种各样的惊讶声和欢呼声,所有医护人员都对眼前这个从嘴巴里取出长近19厘米、直径近5.5厘米,重约克的大肿瘤充满了好奇和惊叹。原来,这是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副主任柏健鹰教授和樊超强教授利用内镜微创技术,完整切除了一个食管巨大肿物,使一名43岁男子不开刀就轻松去除了肿瘤。

入院前

今年9月初

四川

43岁男子陆先生在一次醉酒呕吐时,感觉有“组织样”的异物在口腔中,他当时将这个异物又吞进了肚子,就没在意。

两个月后

陆先生就觉得喉咙部有异物,喉咙痛,特别是在吞食物时疼痛不但加重,还有哽噎感,医院当咽喉疾病处理后,喉咙疼痛感减轻了,但吃食物时仍感觉有异物感和哽噎感,只能吃一点点流食,自从生病以来,陆先生两个月都没有正常进食了,体重降了20多斤。

为求进一步治疗,医院就诊,经胃镜和CT检查显示,食管有20厘米长的巨大包块,由于包块太大,尽管医生对于这么大的包块在内镜下切除几乎是不可能的,建议去外科做开胸切除手术,但陆先生觉得自己还年轻,担心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最后,他们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位于重庆的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入院后

入院后,医院消化内科针对陆先生的病情,做了进一步的超声和胃镜检查,以精准判断肿瘤的大小和深度,并组织专家反复会诊研究,最后决定行内镜下的微创切除治疗。

“瘤子是有个蒂,前端是游离于食管腔的,所以切它的根部就行了。”手术中,麻醉成功后,胃镜检查、黏膜下剥离(ESD)、创面止血……一系列操作过程,消化内科柏健鹰副主任和樊超强医生一气呵成,只花了15分钟就将整个瘤子完整切除下来。瘤子是切下来了,但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医生面前,那就是肿瘤太大了,大到想从食道里拖出来都很困难,加上瘤子的上端比较细,到下端就非常粗,其直径有5公分粗,而食道狭窄的部位只有2.5公分左右。考虑到这个病变是良性的可能性非常大,经过现场商议,专家们将肿瘤的根部到顶端纵行的剖开,切成两部分,然后分两部分取出。最后成功将这个“巨无霸”拖出,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么大的瘤子惊呆了,大小19×5.5厘米。

“精准的技术,加上胆大、心细,是这次手术成功的关键。”柏健鹰教授说道。术后一周,陆先生就可以进食流质食物,半个月就康复出院。

教授

家属

“这真的是一个奇迹!医院的军医让我重返正常人的生活。”陆先生和家属都感激地说。

术前

术后

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柏健鹰教授介绍,消化系统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即使是进行了手术切除,中晚期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不超过20%。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成为提高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近年来,消化内镜下微创技术,因具有不开刀、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现己成为治疗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及食道癌前病变的主要方式。主要通过采用窄带成像内镜技术(NBI)及染色放大内镜技术诊断消化道早期癌,方法经济、简便、易用,获得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消化道早期癌经内镜治疗,5年生存率可大幅度提高至90%以上,并且内镜治疗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费用低等优点。医院消化科目前早癌诊断率超过40%,每年完成早癌内镜手术余台次,居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市民每两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早期治疗,是降低消化道癌病死率的主要途径。

?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血液病诊断中心获国际MR4.5认证

?慢性肾病管理中心获护理质量大奖,值得信赖!

文字:李春梅

图片:谭又铭

编辑:李荣荣

刊期:

医院新闻看病就医

健康科普医疗热点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正街号

陆军医院(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