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记,医院‘国考’放榜了,这次我们在全国47医院中位列第11名,比上一年度进步了8位。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拿了满分。”拿着成绩单,医院质量管理科主任王恩文快速来到党委书记吴永忠的办公室,高兴地说。
吴书记接过成绩单,认真地、逐一查看每科成绩,打断王恩文的话,“成绩还不错,但不要光讲好的,要多找问题与不足。”
王恩文说:“医院综合实力强、发展快速,我们能够在一年内前进8名已是很大进步。”
吴书记没有接话,而是将目光停留在“扣分”的指标,若有所思。据了解,此次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及满意度评价4个方面共56项指标构成,其中26项为国家监测指标,医院功能定位、技术难度、医院公益性等医改任务落实情况。
“成绩有进步值得肯定和鼓励,我们要全面梳理总结,横向纵向比较,对标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国家“双一流”A类大学医院建设要求,立足重庆直辖市的发展定位,认医院的差距,积极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加快科学城院区建设,医院高质量发展,满足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肿瘤患者的需求。”吴书记说。
医院绩效考核是引领医院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抓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检验和评价医院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志。
面对这个重要的“指挥棒”,近年来,地处西南地区的医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视角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寄希望于未来的持续进步,那么这份底气和信心从何而来?
这份底气和信心
来自于精细管理效能
过去五年,医院每年设定不同发展主题和副主题:年能力建设年,年基地建设年,年医院建设,年的医院建设,年文化建设年和学术治院强化,医院按照既定发展目标不断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奋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不断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奋斗目标靠近。
特别是年面对新冠疫情严峻考验,医院推出提质增效的七大管理举措,即调整工作时间、开展日间诊疗、充实一线队伍、医院、促进快速康复、行政支援临床、执行“管理日”制度,医院运行呈现良好趋势。年医院出院人次增长16.51%,住院手术台次同比增长21.44%,四级手术同比增长74.15%;平均住院日同比减少1.83天,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下降6.72%,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重下降至5.59%。
这份底气和信心
来自于人才团队建设
医院大力开展引智育才工程,人才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在“十三五”期间,医院初步建成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本领过硬的肿瘤防治人才队伍;与“十二五”末相比,在职职工人,增加52.25%;高级职称人,增加67.63%,博士、硕士研究生人,增加91.46%。医院拥有国家一级学会/协会副理事长1名、国家级学会/协会主任(副主任)委员9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名、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重庆英才系列称号7名;实施“”海外高端人才培育工程,被重庆市委人才办评为重庆市精品人才项目。
这份底气和信心
来自于硬核实力提升
医院狠抓医疗质量,推进医疗管理精细化,持续改进“”工程,“三超一重”专项整治活动等;强化肿瘤专科特色服务能力,深入推进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十三五末,门诊人次、出院人次等指标实现数量级增长,与“十二五”相比门诊量增长41.65%、出院病人增长.32%、业务总量增长.47%,服务能力与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病人来源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埠病人占比26%,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在这五年里,医院建成精准诊断平台、精准手术平台、精准放疗平台、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临床研究平台,获批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肿瘤学科群逐显特色分明、优势更加突出。中医肿瘤学是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培育单位、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肿瘤放射治疗学、妇科肿瘤学、乳腺肿瘤学、肿瘤内科学是重庆市重点学科;神经肿瘤、泌尿肿瘤等10个市级重点专科。
设备名称
使用时间
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设备(PET/CT)
年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
年
三维近距离后装
年
无创肿瘤放疗系统(EDGE)
年
Ingenia3.0T磁共振
年
SPECT/CT
(SymbiaT16)
年
双源CT
年
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年
热疗机
年
三维近距离后装
年
Prisma3.0T磁共振
年
术中放疗系统
年
复合手术室(含术中放疗、术中移动CT和术中DSA)
年
医院大力发展医疗新技术和新项目,先后投入使用PET-CT、TOMO、EDGE等大型医学装备,开展适型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精准放疗;建成术中放疗、术中移动CT和术中DSA为一体的复合手术室,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搭建世界领先水平的外科手术平台,食管癌江氏吻合术国际首创,肝癌无血手术区域领先;常规开展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广泛切除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等各种肿瘤的微创技术以及器官功能保留与重建手术。
这份底气和信心
来自于科研实力提升
医院全面融入重庆大学,医院转型,提升科研教学能力,具备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硕士、博士培养能力。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获批重庆市肿瘤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肿瘤转移与个体化诊治转化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肿瘤临床多组学大数据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探索医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获批科研项目项,发表SCI论文篇,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
这份底气和信心
来自于坚持公益属性
医院始终坚持公益属性,积极构建“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在重庆及周边地区构建以医院为核心,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的相互协作、上下联动的肿瘤防治体系,已初步建成涵盖10医院、24个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5个单病种专科联盟、56医院,累计90个肿瘤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的三级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形成涵盖肿瘤登记、科普宣传、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的完整肿瘤诊疗服务链,推行肿瘤全过程管理模式及理念,制定统一的全过程管理规范与路径,实现网络单位同质化服务,提升了区域肿瘤防治水平。
这份底气和信心
更来自于对未来的期待
下一个五年,医院将在重庆大学和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的正确领导下,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宗旨,全力推进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初步建成科学城院区,涵盖肿瘤登记中心、肿瘤科普中心、肿瘤筛查中心、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心、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肿瘤全程管理中心、肿瘤功能训练康复中心等八大中心的肿瘤防治共同体,成为医教研医院,为祖国的医疗健康事业贡献“重肿”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