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怀揣理想
将责任扛在肩上
只为救死扶伤
他们凭着爱心知识
智慧和勇气
为人们解除病痛让生命得以延续
在8·19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
我们开启第三季寻找身边的好医生旅程
通过讲述优秀医师故事
向医师致敬
这一期,小编要介绍的这位医生
是扬中市胸外科的奠基人
他从医40余年
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
拥有无数头衔和荣誉的他说
“没有什么比成功治愈一个病人
更让我有成就感”
医院主任医师吴昌荣
一个信念只要肯吃苦,有技术,在哪里都能救人年3月,医院工作半年后,24岁的吴昌医院工作。医院设备简陋、专业分工还不够细,他整天泡在病房里,看病、写病历、换药、查房……什么活都干。他只有一个信念:只要肯吃苦,有技术,在哪里都能治病救人,解除病人的痛苦。
年,吴昌医院心胸外科进修,刷新了他对外科的新认识。在进修的一年里,他像一块干枯已久的海绵,奋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他每天带着几块面包作为一天的食物,在手术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如饥似渴地观摩、练习,从心脏、肺、胃、食管到肝脏、胰腺、胆囊,什么手术都看、都学。由于饮食不规律,他出现了两次十二指肠球部出血,但他仍旧坚持。医院离上海医科大学图书馆很近,他把难得的闲暇时间都泡在了那里。一次,他读到有“心外科的医学巨壁”之称的石美鑫教授写的一篇关于现代二野及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论文,被其中的理念深深吸引。自此,一颗技术创新的种子在他心中扎根。
突破领先国内同行刮目相看进修结束回院后,吴昌荣便针对扬中地区食管癌、贲门癌高发现状,开始了食管癌现代二野及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课题研究,并建立了数据库。当时没有电子数据库系统,病人的信息录入都是手工完成。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他没有被吓倒,在完成常规诊疗工作的同时,仍然进行详实的信息记录。医院专家对他所收集的数据资料作出高度评价:“比我们最早建立的数据库至少早了20年。”
国内首创的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切除术公开报道的例数最多(例),手术死亡率最低(0.2%),5年生存率高达54.8%……年12月,该课题经北京、上海、南京等相关权威专家鉴定,一致认为其临床研究及整体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吴昌荣也先后2次被全国食管癌学术大会邀请做大会报告。年4月,该手术方法被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编写的《食管癌规范化诊治疗指南》列为向全国推广术式。
吴昌荣的业务范围涉及普外、胸外、骨科、沁尿外科等诸多学科。几十年来,他准确诊断出多例疑难杂症,完成了数不清的高难度手术,受到业界人士广泛认可。至年开始,医院首创并独立完成开展了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肺叶全肺切除术,非开胸食管拉脱术,结肠代食管术,肝癌、肝囊肿、肝内胆管结石左半肝及右半肝叶切除术,胆总管空肠ROX-Y吻合术,胰腺癌全胰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年开始,每周一天的凌晨,他都会去屠宰场买新鲜的猪排骨,在放大镜下反复进行肋间动、静脉的修补,基于大量的动物实验,他成功开展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断裂重建修补术;年,他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历时40余年的临床工作,吴昌荣先后引进和填补20余项院内技术空白,开展10多项技术创新,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中华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著6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项,镇江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镇江市卫生系统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创建镇江市首批临床医学重点专科。
转型发展继续发光发热行医之路,不仅要精湛医术,还需要一颗仁义之心。多年来,吴昌荣坚持与病人同心、共情。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努力消除他们的疑虑,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他对待患者无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始终以医者父母心来善待每一位病人,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自年起,他告别临床工作,逐步转型开展功能医学,临床营养学,健康管理学,基因及营养基因组学,肠道微生态医学,自然医学,先后获得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资格,担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功能医学分会理事、医院特聘讲师等资质,他运用整体医学、功能医学及微生态医学对慢病干预及管理,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干预,女性更年期抗衰老荷尔蒙替代疗法(HRT),肿瘤诊治决策,营养与免疫支持,肠道微生态与慢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并通过整体医学的理论,为一些临床疑难病人提供治疗、调养方案。如今,吴昌医院的返聘专家,仍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余热,40余年来,他不忘初心,不觉其苦,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用行动诠释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因为他最大的快乐,就是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