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受到北京疫情影响,医院收紧防控政策,严防院感,收治患者数量大幅下降。医院所处街道一度升至中风险,防控力度加码,许多肿瘤患者将该院视作救命的希望,但看病较以往更加艰难
医院在多种中国常见肿瘤诊治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每天都吸引大量外地患者前来求医,许多肿瘤患者将该院视作救命的希望,而在疫情的影响下,看病变得更加艰难。
文丨实习记者王怡然记者马丹萌
听力受损,时常幻听,视力下降明显。神志不清,偶尔处于躁狂状态,砸东西、骂人......张萧强47岁妻子的病情在端午节后突然急转直下,进展明显,可他束手无策——他经历两星期才医院(下称医院)的号,因为大夫自己被隔离,遭遇停诊。此时,他妻子肺癌导致的病情恶化,不能再拖下去了。
“咱都知道,这个病都最希望去医院,因为最权威,就他这号,死我都挂不着。”另一位患者的家属李婷说。
李婷的父亲今年65岁,是一名贲门癌晚期患者,本应在三个疗程后观察是否需要更换方案治疗,却挂不上门诊号,也住不上院。为让父亲得到医治,李婷想尽办法反映诉求,但医院投诉科工作人员回复她,是否收治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医院也没有办法。她一度情绪失控。
同样遭遇的肿瘤患者还有很多。6月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打破了连续50多日无新增的局面。随后,随着确诊人数的持续增加,疫情不断升级。6月6日晚,北京举行的新冠疫情防控第2场发布会上宣布,6月6日即时起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由三级提升至二级。
受到北京疫情影响,医院收紧防控政策,严防院感。在6月20日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发言人高小俊指出,在6月8和9日,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首医院医院负责人就院感防控工作被约谈。医院因而减少号源及就医人数,流转速度较平时更为缓慢,医院的患者及家属能感受到的是,挂号、住院更难了。
号源秒空
李婷的父亲今年4月发现自己吃东西后咽不下去,医院经胃镜查出贲门癌晚期,“查出来之后我哪都没去直奔北肿。”李婷说。
在北京此轮疫情暴发前,她的感受是,医院,大多时候都能挂上号,实在挂不到也可以找大夫加号,总是能治得上的;而疫情暴发后,她在网上预约门诊号挂不上,看到发号后去抢,从来没有抢到,甚至“我们群里几百个人都没有抢到的”。而没有预约号,不能进入医院的大门,没有见到医生的机会。她听其他患者说,就算能进去,大夫也严禁加号。
此前,父亲在医院使用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等药物,肿瘤已经缩小了/3,肿标也下降了50%,李婷一家对父亲的治疗充满希望。按照医生建议,她本应在三次治疗后带父亲再去门诊,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方案治疗,可挂不上号,就更换不了方案;想要按照原方案治疗,却又卡在住院这一关。
李婷试着通过“医随”后台联系上父亲的主治医生,医生向她表示,医院确实有严格控制,要想门诊就在后台抢号,要想住院只能由住院大夫排期,而原计划住院日期目前至少往后延两周以上,无法承诺确切日期。
被耽误的病情
医院在国内肿瘤疾病治疗方面地位权威。医院管医院排行榜中,医院位列全国综合排行榜第54位、医院第3位。该院平日人流量就十分密集,除了北京本地的患者,还有不少患者从外地赶来求医。
26岁的张琪家住在河北,其5岁的父亲于2月份身体状况急速下降,受到疫情和本地医疗条件的影响,直到3月份才在北京做PET-CT确诊为肠癌晚期且扩散,包括胰腺也出现问题,体重也由90斤降到了70斤,一直寻求再次来北京医治的机会。
在北京本轮新冠疫情暴发前,医院专家号,却因为北京突发疫情打乱了计划。因为听闻北京住院难度大,收治几率渺茫,去北京看病后回到本地住院又必须隔离十四天,张琪综合判断,父亲的身体无法在无医疗条件的情况下隔离,不得不把北京的号退掉。她说,本来看到的希望又破灭了。
“本身抗癌路就非常艰难,因为疫情,病情危重的肿瘤患者又陷入困境,雪上加霜。”张琪说。
从浙江到北京手术治疗的徐洋也遇到了麻烦。徐洋今年40岁出头,在确诊结肠癌转肝后,除了春节的化疗回到老家去做,其他化疗都在医院完成。但在五月底做完手术后,受到疫情影响,他比原定时间拖延了三周多才做上化疗。
疫情之下如何拯救生命
医院难收患者的困境在年初就曾出现过。吉林人曹晓春58岁的父亲于去年8月发现直肠癌肝转移,发现后就在中医院进行了7个周期的化疗,在吉林与北京间两地奔波。原本经过7周期化疗,效果很好,可以进行手术。在过年前,已经将肝上最大的病灶做了射频消融,并计划在年后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肝肠同切手术。手术后,曹晓春就将父亲接到了自己工作的深圳过年。
如果没有新冠,曹晓春原本打算大年初四带着父亲进京化疗。但受全国新冠疫情冲击,化疗医院进行,本来2周一个疗程,因审核和入院的困难,也被拖成了3-4周。原本预计2月底就可以进行的手术,也被拖到了4月。
4月日,她带着父亲进京。在隔离了4天后,去医院进行术前检查时,她父亲的病情已经有所进展,无法手术,只能通过继续化疗控制后再观察能否进行手术。留在北京化疗面临着住院困难,还要长期租房等待就诊,曹晓春于是将父亲接回深圳继续化疗。
回去后,曹晓春的父亲更换了治疗方案,3个疗程后,效果并不明显。医生告诉她,她父亲可能已经失去了转化手术的机会。
……(本文来自新闻原创付费阅读网站“财新网”。如有意阅读全文,可直接订阅。谢谢!)热门文章:
不明原因肺炎忽现
新冠病毒何以至此
抢救新冠病人
保卫湖北
新冠解毒
美国战疫如何打响
韩国做对了什么
防守无症状感染
新冠阻隔留学路
瑞德西韦临床试验为何戛然而止
新冠检测挑战
新冠防控常态化之路
更多相关文章:
有恙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肿瘤登记仅覆盖三成人口[-07-08]
40年来,中国肿瘤负担逐渐加重,已经成为人群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在最新一期《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医院院长赫捷团队发表综述,介绍中国肿瘤登记(PBCR)制度的历史变迁和中国肿瘤负担现状。
综述指出,过去几十年以来,中国的肿瘤负担不断加重,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成为最常见癌症。同时,中国正面临着与感染相关癌症和与生活方式相关癌症的双重负担,不同地区癌症负担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还需要有关部门做好针对性的癌症预防和控制计划,并付诸实施。
据综述介绍,中国肿瘤登记制度始于年,当时在食管癌高发的河南林州设立了第一个肿瘤登记中心;年,第一个城市肿瘤登记中心在上海成立。此后,在70年代、-年和年先后组织了3次全国性的回顾性调查。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乱象[-03-25“现在这个行业,离谋财害命只差半步。”一名肿瘤用药基因检测公司的销售人员如是说,基因检测行业乱象盛行,政策闸门还没有落下,在这个难以证伪的行业里,很多患者被骗上当而不自知。
53岁的刘女士于年初在医院查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医生要求她尽快做肿瘤用药基因检测。这是大多数癌症患者都会经历的环节,被视为精准医疗的前置程序,目的是确认患者体内的致癌位点,医生再根据位点寻找对应的靶向药。靶向治疗被称为“生物导弹”,理想情况下,靶向药进入患者体内,在致癌位点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并且不波及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细胞。
基因检测就像一个“扫描雷达”,可以让肿瘤患者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用药效率,达到最佳疗效,减少治疗费用。《NCCN(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版癌症治疗指南》显示,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的有效率为7.2%,高于传统化疗方案的47.3%;而对于EGFR基因未突变的患者有效率仅为.%。
肿瘤患儿北京求医记[-0-09]秋风渐起,开学季早已到来,但2岁的洋洋(化名)却无缘教室。为了治病,他中断学业,离开了家乡。而在北京,像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洋洋是年8月被确诊为间变大淋巴瘤的。在山西老家,他的母亲闫晓丽曾是个小有成就的超市主管,但为给洋洋治病,她与丈夫双双辞职来到北京。
从内蒙古通辽市到黑龙江哈尔滨,6岁女孩儿腾腾(化名)已跟随母医院。直到来到北京,腾腾才被确诊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此后腾腾失去了长头发,母亲张丽会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