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多组学的泛肿瘤早筛》
目录
一、恶性肿瘤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
二、早期筛查的对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2.1早期发现意味着更高的生存率
2.2早期筛查有望提高中国癌症五年生存率
2.3具体案例:结直肠癌不同进展时期的五年生存率
三、肿瘤早期筛查现状
3.1肿瘤筛查的“金标准”
3.2传统肿瘤肿瘤筛查的局限性
四、液体活检技术有望成为肿瘤早筛市场的主流
4.1CTC
4.2ctDNA
4.3外泌体
4.4三种方式各显其能
4.5还存在的问题
五、液体活检新方向
5.1代谢组突破瓶颈潜力无限
5.2蛋白质组学蓄势待发
5.3多组学成为早筛新方向
六、早期筛查市场
6.1科学依据
6.2临床依据
6.3市场需求
6.4政策利好
七、赛道分析
7.1资本先行
7.2泰莱生物
7.3Freenome
7.4CBInsightsChina平行推荐泰莱
一、恶性肿瘤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
癌症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致死性疾病,极大地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从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CA)的统计数据来看,癌症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70岁以下民众的第一致死原因。
目前全球癌症死亡人数高于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死亡人数的总和。中国每年有近万新增肿瘤患者,每年因肿瘤死亡的人数约万,每死亡5个人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环境污染问题,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人口老龄化、和传统手段治愈率较低等因素,我国已成为癌症发病和死亡大国。而恶性肿瘤也以26%的比例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年全球有万癌症新发病例和万癌症死亡病例,我国分别为.5万例和.5万例,占比分别为23.70%、29.97%,我国成为全球癌症高发率和高死亡率的“重灾区”。到年,预计这一数字将上升至.8万例和.9万例。
年我国癌症癌症年新发病例估计达到.8万
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癌症致死率分别为.72(1/10万)和.7(1/10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且由于诊断不及时和缺乏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癌症治疗的无效率高达75%。
于此同时,从癌症患者性别与部位发布来看,男性所得癌症最多的为肺癌和胃癌,女性最高的为乳腺癌和肺癌。
二、早期筛查的对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2.1.早期发现意味着更高的生存率
“5年生存率”是指肿瘤患者经过各种治疗以后,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是目前临床应用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金标准。由于癌症一般早期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大部分患者都是在身体出现不医院检查,但一般已经是中晚期,如能在早期发现,则5年生存率较高,因此进行早期筛查防预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五年生存率为73%,而晚期NSCLC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3%;早期肝癌(HCC)五年生存率超过60%,而晚期肝癌生存率只有10%;如果在癌前良性阶段介入治疗的话,比如结直肠腺瘤阶段,切除之后则可基本完全治愈。
2.2早期筛查有望提高中国癌症五年生存率
我们横向对比中美数据,美国癌症五年生存率是我国的1.8倍,高出30个百分点,这得益于早期癌症的高确诊率。
那么具体来看,在14种癌症中,除了食管癌,中国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都低于美国患者。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种的治疗上,成功早筛对五年生存率的提升尤为重要。
2.3具体案例:结直肠癌不同进展时期的五年生存率
从上述内容中不难发现,如果能够在肿瘤早期,发现并对肿瘤进行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5年生存率。大部分癌症在恶变前都有一个良性增生的阶段,比如肝癌前的肝硬化肝炎,肺癌前的肺部毛玻璃结节,乳腺癌前的乳腺结节,结直肠癌前的腺瘤等。我们以结直肠癌为例,进一步说明在癌症发展过程中,早期诊断的意义。
在结直肠癌恶性癌变前,有长达10到15年的良性肿瘤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患者做肠镜,发现并切除了增生组织,那么患者基本就没有罹患癌症的风险。事实表明,推广筛查、普查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年至年,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每年下降3%。筛查在其中的贡献率超过50%。所以重视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是非常关键的。
三、肿瘤早期筛查现状
现有的肿瘤筛查过程按照肿瘤发生的时间一般为:普出现临床病症à肿瘤标志物检测à影像学检查à组织病理检查,而当患者出现症状的时候,往往肿瘤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大部分癌症进展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其中很有限的部分可通过常规体检被检出,例如结直肠腺瘤或者早期癌症可通过肠镜检出病切除。但是由于这些检测方式的费用以及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所以在实际的体检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3.1肿瘤筛查的“金标准”
当然针对不同癌种,临床上都有一些“金标准”的检测办法,这些办法具备以下典型特点:目标明确,价格较高,针对特定肿瘤且普世性差;其中不少方法具有人体侵入性,会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一些影像学办法有复查暴露的风险,不适宜长期反复检测;检测门槛高,医院或者体检中心做检测;检测设备也没有普及,检测时时间消耗严重。
以我国年癌症统计数据中最高发的十大恶性肿瘤为例,对应的传统“金标准”非手术检测手段威例,不难发现,如果我们要对十大癌症进行金标准检测,不仅可能要忍受肠镜胃镜食管镜带来的痛苦,还要花费过万。
然而,根据对人体的消耗、对肿瘤的定性程度、实施的必要性,各式各样的肿瘤筛查检测是有不同分级的。除了这些“金标准”的检测办法,还有利用癌胚抗原(CEA)、甲胚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分子进行初步检测。这些办法虽然对患者伤害较小,但是特异性和灵敏度有待提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也不太理想。然而还有85%有检测需求的人群时无任何肿瘤症状、恐癌或对自身健康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