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公布数据,目前中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为3.3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肺原性心脏病万,心力衰竭万,心房颤动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下肢动脉疾病万,高血压2.45亿。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心力衰竭患者万,心房颤动万,初步推算泾县常住人口27.6万,心力衰竭患者约为人,心房颤动患者约为人,这些患者需要进行数字血管减影机(DSA)下心脏起搏或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手术治疗解决。
手术进行中↑
患者刘某,男,51岁
因反复心悸6年余
近日,医院心内科就诊,心电图明确诊断为持续性房颤,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房血栓后于10月22日上午在介入中心CARTO3指导下,医院心内科包国医院专家共同为患者刘某开展三维电生理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术,手术顺利。
三维消融图↑
该手术是
心律失常领域最复杂的四级手术
在泾县尚属首例
患者平卧于DSA室手术台↑
·关于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可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不良临床后果。
一、房颤是我国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失去了它有效的有规律的收缩,代之于不规律的短促的快速的收缩;
二、房颤的病人可形成血栓,导致脑梗死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三、房颤可转复,包括药物转复、电转复、手术转复等;
四、如不能转复建议长期口服抗凝药,医院检查。
·房颤的分类·
1.阵发性房颤:
发作后可以7d内能够自行终止的房颤,发作频率不固定。(一般为48小时,超过48小时自我转复的发生率很低,此时需考虑抗凝)
2.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d的房颤。
3.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房颤。
4.永久性房颤:患者已经适应房颤的存在,且与医生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房颤类型,此时心室率控制不再是治疗目标,这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
5.首诊房颤(初发):首次发现的房颤,不论其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症状、是何种类型、持续多长时间、有无并发症等。
医院
介入中心手术开展种类
一.心脏疾病介入治疗:
1.冠心病;2.心律失常;3.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二.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1.脑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2.脑血管血栓形成;3.脑动脉瘤;4.脑血管畸形;5.静脉窦血栓。
三.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1.鼻咽癌;2.甲状腺癌;3.肺癌;4.肝癌;5.肾癌;6.膀胱癌;7.前列腺癌;8.食管癌;9.贲门癌;10.胃癌;11.肠癌;12.子宫恶性肿瘤。
四.外周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
(一)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1.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锁;2.主动脉缩窄;3.肾动脉狭窄;4.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夹层;5.腹腔干动脉狭窄或夹层;6.下肢动脉闭锁。
(二)外周动脉出血性疾病:1.鼻出血;2.咯血;3.胃动脉性出血;4.肠道动脉性出血;5.子宫出血;6.肝脾肾外伤出血;7.尿血;8.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
(三)外周静脉疾病:1.肺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门静脉血栓;3.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4.门脉癌栓;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6.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7.透析管或中心静脉血栓;8.布加综合征。
五.实体良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1.肝血管瘤;2.错构瘤;3.前列腺增生;4.子宫肌瘤;5.子宫腺肌症;6.瘢痕妊娠;7.脾功能亢进;8.肝肾囊肿、卵巢囊肿。
六.非血管腔道疾病的介入治疗:
1.食管;2.气道;3.胆道;4.肠道;5.输尿管;6.输卵管;7.输尿管膀胱/直肠瘘。
来源:医院排版:无帖子岗位:市场专员
人数:若干名
薪资福利:底薪+提成+奖金+社保+团建
联系(潘总)
更多精彩内容
请在查看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