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胶样囊肿的全面阐述,如诊断、术前评估、注意事项及手术指征等,请参考胶样囊肿-经胼胝体入路。
经皮质显微外科胶样囊肿切除术
为避免传统扁平脑牵开器锐利的边缘对脑皮质和皮层下组织的牵拉损伤,我采用的是商用的套管牵开系统。这种牵开系统可将脑组织向周围扩开,而不是将其横断。
最小的套管直径为12mm,它可允许显微镜立体观察,同时也能满足外科手术器械操作。这个尺寸的套管暴露出的通路,足够满足显微器械舒适的移动以及囊肿的切除。
图1:套管牵开系统(左图)。冠状缝前右额开颅,依照Kocher的观点,头皮可采用“L”形切口。选择扩张更为严重的一侧脑室作为手术入路。应用无框架立体导航系统,在侧脑室额角放置一个标准的脑室导管,方向对准囊肿或室间孔(右图)。
图2:接下来,拔除脑室导管的导丝,沿着脑室导管的全程周围切除少量脑组织直达并能看到脑室为止,这样,就可以制造显微镜手术操作空间。然后拔出脑室导管,置入直径12mm的套管牵开器,(操作长度5cm)连同其引导管芯一起通过皮质下通道进入脑室。
当脑脊液流出,用弹性臂将套管固定在头架上。取出套管中的内芯,小幅度的调整套管角度,使周围相关结构呈现在显微镜观察视野的中心。适当的移动套管可避免脑组织损伤。
图3:该图显示Kocher开颅手术,“L”形手术切口的位置。体位整体升高,便可观察到脑室系统。注意冠状缝所在的位置。
对大多数三脑室前部的中小病变来说,经大脑皮质入路是一种合理的手术入路。对比经胼胝体入路,它更依赖于扩开脑室,有时暴露会受限,特别是当前后和横向角度操作时。因此,经大脑皮质入路更适合于较小病变(如胶样囊肿)的手术。
三脑室前方不对称的肿瘤,可通过跨越中线到达肿瘤对侧部分。
经大脑皮质入路也需横断部分连接和投射纤维,然而,与胼胝体入路比较,它可以避免切开双侧扣带回和胼胝体。癫痫发作的风险方面,两种入路无明显差别。
硬膜内手术
将脉络从移开至通道上方,紧接着将囊肿内囊液引流出来,然后游离并切除囊肿。我应用标准的显微外科技术,经套管使用显微器械,并遵循经胼胝体入路所描的相似的手术步骤。
图4:该图显示了经右侧皮质套管到达侧脑室额角的手术入路,与胼胝体入路相比,该入路暴露的术野有限。该图证实了脉络从与丘纹静脉在进入相应脑室时的关系。
图5:吸引出囊液后,运用标准外科技术切除囊肿。如果囊肿较大,则需要扩大手术通道,这时需要在通道后缘,与丘脑纹状静脉连接处切断透明隔静脉(上图)。切断透明隔静脉并切除囊肿后的手术视野(下图)。
关颅
切除囊肿后,需要仔细止血,撤出牵开器,原有的脑组织通道闭合,以标准的步骤关颅。
对于无合并症的胶样囊肿,囊肿全切后,我通常不在脑室中放置外引流管。
图6:这张图片显示应用微套管系统造成极小的大脑皮层损伤(左图)。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脑组织(被微套管系统)牵拉后的磁共振影像(中图及右图)。
术后注意事项
脑室肿瘤患者术后详细的护理建议,详见“脑室手术治疗原则”章节。
Contributor: Benjamin K. Hendricks, BS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