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内镜诊疗工作中经常遇到粘下注射的技术,如EMR、ESD及隧道(POEM)技术等。内镜技术的进步革命的代表就是ESD,即粘膜剥离术的出现。剥离技术的关键前提就是粘膜下注射---抬举征阳性。今天就ESD剥离技术中的抬举征异常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学习。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内镜学习驿站出品)
作者:薛润医院内镜室
审稿:赵洪礼山东省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中心
内镜抬举征为粘膜下注射水垫后粘膜层和肌层分离的状态,其结果有3种:即抬举征阳性,中央阴性周围阳性,抬举征阴性。
一、抬举征阳性。抬举征阳性即意味着粘膜层的病变可以与肌层较好的分离开来,这时息肉切除成功并减少穿孔出血等意外情况的较好方式,对于早期癌或侧向发育型腺瘤来讲,则内镜下可切除的成功率就会比较高。
虽如此说,并不意味着,抬举征阳性治疗后的早期癌就治疗结束了。因为抬举征阳性的早期癌治疗(ESD)结果仍要等待标准的病理规范报告,了解标本的侧切缘(底切缘)有无侵犯及垂直浸润深度等,更重要是观察有无脉管和淋巴管的浸润,才能决定下一步结果:随访还是补充手术。
对于垂直浸润深度指南处已经提出具体标准,食管粘膜下um,胃粘膜下um,结肠粘膜下um,超过了这个浸润深度,就要补充手术或者其他治疗,不能随访。问题来了,这个深度怎么测出来的,后面再找机会学习(病理老师的技术活哦)。
二、抬举征中央阴性周围阳性。这种情况虽然不是很多见,但随着内镜治疗工作量的数量增加,这必然会遇到的。中央阴性即病变中央“抬不起来”,这与病变中央局部粘膜下层的组织结构异常有关。这种异常最为常见的是溃疡下纤维化组织和局灶癌侵犯相对多见。
这也就能够比较好的了解为什么有浅溃疡的早期癌比无溃疡早期癌难做,为了治疗的更安全建议治疗溃疡后再治。
第三、抬举征阴性。即为病变区域完全不能抬举,这种情况一般视之为内镜治疗的“大忌”。之所以称之为大忌,是因为粘膜层次无法分离。
综上,我们将抬举征可简单分为两大类,即阳性和阴性(包括部分中央阴性周围阳性)。抬举征阳性自不赘述,抬举征阴性的情况需要我们在多多考虑和了解下一步处理措施。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年,重庆)抬举征图片
抬举征阴性的原因主要有3个:1、溃疡底部的瘢痕形成,粘膜下层纤维化粘连而抬举征阳性;2、肿瘤浸润至粘膜下层;3、固有肌层肌束异常向粘膜层生长。其中纤维化粘连相对比较常见。
对于内镜下抬举征阴性者,是不是不能行ESD治疗呢?一般来说是这样的。不过抬举征阴性也不是ESD治疗的绝对禁忌症。“ESD成功组中抬举征阴性者1例”,可见抬举征阴性也可以进行ESD治疗获得成功的,不过是几率非常小。
抬举征阴性的病变如果仍然需要内镜下ESD治疗,则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那么,“抬举征阴性而又需要ESD治疗”的情况是什么呢?比如术前病理已经考虑为癌或HGIN,需要术后标准病理,或者是患者拒绝手术需要姑息治疗,这时内镜下行ESD切除的风险的比较大。
抬举征异常的病理回报结果中比较常见的:HGIN或LGIN、早期癌。我们遇到的炎性纤维性息肉在反复息肉切除(EMR)后仍有生长时,内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或中央阴性周围阳性比较常见,这种情况下仍有ESD切除的机会。不过风险比较大,主要是切除过深造成穿孔。
这里如果不局限于抬举征而是放开了去看,许多内镜下治疗离开了抬举征、离开了粘膜下注射也可以进行。比如粘膜隆起不需要粘膜下注射而直接圈套,比如固有肌层肿瘤全层切除(EFR)或经自然腔道技术(NOTES)等一批新的内镜下治疗方法不在依赖于粘膜下水垫注射技术。不过经典的ESD、EMR和隧道技术(POEM和ESTD)还是需要粘膜下注射水垫这个不可缺少的步骤作为辅助的。
上视频: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小编
女性淋病症状都有哪些女性淋病症状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