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经常听到身边认识的某人查出了癌症,也经常看到报道说某种癌症发病率持续升高,医学科普文章也经常提醒我们要注意预防癌症。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今天,肿瘤这类恶性疾病发病率为什么不降反升呢?
“三大原因导致癌患增加一是平均寿命延长了。现在肿瘤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并不是由于肿瘤的发病率提高了,而是因为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而绝大多数肿瘤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二是多种疾病被降伏了。多种疾病被控制住了,使得肿瘤疾病凸显出来。建国前10年间,新中国面临的是营养不良、新生儿死亡这类最棘手问题,肿瘤排在年北京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11位,在年时,肿瘤排名第4位。不是由于肿瘤发病率高了,而是其他问题解决了,比如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生儿死亡率高达20%,现今的新生儿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下,排除了接生时的失误。
三是肿瘤诊断率提高了。以前不知道是什么疾病,现在弄清楚了,但肿瘤的发病率确实提高了1倍,因为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比以前多了。
在肿瘤的形成中,人们最关心的是导致肿瘤发生的外因,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内因也很重要。目前已经证实的有遗传、营养和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缺损和长期过度应激反应如精神紧张和其他不良刺激等,导致身体的各种正常调控机制失调,再加上长期外因的作用,细胞发生一定变化,初期表现为难以治愈的炎性反应、增生或过度增生。一般在这些“癌前病变”时期,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但如果已经出现“恶变”,虽可有一定阶段性,一般是不可逆的。
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
遗传因素:人体内一切生命过程都与遗传有关,但癌症的遗传表现与一般遗传病不同。癌症是由于癌症的细胞不仅形态和结构异常,并进行自主性增殖,经过复杂的演变而成的,因此癌症也是细胞或分子遗传病。但真正直接遗传的癌症只是少数不常见的癌症,遗传因素在大多数癌症发生中的作用只是增加了身体发生癌症的倾向性和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目前,在人类癌症中,只有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结肠息肉病被认为有明显遗传倾向。
免疫因素:研究发现,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易发生癌症。临床研究的资料表明,人体对癌症确有免疫能力,有不少病人可以长期带瘤生存而不恶化,说明人体对肿瘤有一定抵抗力。但当一个人免疫力弱时,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就会发展很快,如果体内的免疫细胞不能及时清除癌变的细胞,我们就有可能患上癌症。但大多数癌症发生于免疫机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于癌症“太狡猾”,能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内分泌因素:人体有很多内分泌腺体,如垂体、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肾上腺、睾丸、卵巢等。内分泌腺体功能正常时,各种内分泌活动处于平衡状态。当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内分泌系统长时间地处于失调或紊乱状态时,就容易诱发癌症或其他疾病。如雌激素和催乳素与乳腺癌有关,生长激素可以刺激癌的发展。现已发现,内分泌紊乱与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发生有关。
外界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其来源甚广,种类繁多。目前,经考察和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已发现有千余种。化学物质致癌潜伏期的相对较长,对人类危害极大。医学研究发现,不同的化学物质会引发不同的癌症。如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氨基偶氮类、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等,可诱发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
物理因素:其包括电离辐射、异物或慢性炎症刺激等,一般情况下,物理因素致癌的发生率较低,其原因相对明确,防护措施也容易收效。
电离辐射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的辐射。γ射线是具有电离作用的射线,可使细胞核内DNA基因结构改变而引起细胞突变,从而诱发多种癌症。若无防护措施而长期接触X射线及镭、铀、氡、钴、锶等放射性同位素,患各种癌症的危险性较高。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因受其穿透力所限,一般只诱发皮肤癌。癌的发生与外露皮肤长期暴露于强烈日光下有关,在患着色性干皮病(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很高。
异物方面,石棉纤维与肺癌有关,滑石粉与胃癌有关。慢性炎症刺激易引致细胞持续增生,少数在此种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癌变,如慢性胃溃疡的癌变、慢性子宫颈炎的癌变及子宫内膜增生的癌变等。
生物因素:对生物因素研究较多的是病毒。其中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关,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RNA病毒,如感染了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毒,易诱发成人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80%左右的肝癌患者都感染有乙型肝炎病毒。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医疗条件因素
观念要转变,从治病转变到防病上。胃癌、肝癌、肠癌等患者,多数健康观念较差,确诊时已到晚期,无法实施根治手术治疗。而追问病史均可发现他们在此前已有癌症预警信号的表现。如果及早检查,胃癌或肠癌患者可能只是息肉或溃疡,完全可以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切除息肉或治愈溃疡,而中断发展至癌症阶段;肝硬化患者亦可通过有效干预,大大延缓发展至肝癌的时间。
个人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使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得以预防。防癌的良好的生活方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最大限度减少接触致癌物质,二是多摄入防癌食品。
以肺癌为例,肺癌作为癌症之首,其发病率的升高与环境因素等有关,而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肺癌高发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30%的癌症发病都与长期吸烟有关。抽烟的人和不抽烟的人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性高8-12倍。此外,有研究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喉癌的危险高8倍,食管癌的危险高6倍,膀胱癌的危险高4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吃得越来越细了,食道、胃等上消化道肿瘤实际有所下降,而结直肠等下消化道肿瘤有所上升。但饮食不规律,吃饭过快,食物过烫,喜欢食用含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烟熏食物,经常食用隔夜菜和霉变食物,不吃蔬菜会增加胃癌、食管癌的发生几率。大量食用高温油炸食物、常忍便意等,会增加肠癌发生几率。要减少癌症发生几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
两大原则防范癌患上身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防癌分为心态情绪防癌、行为习惯防癌、环境条件防癌、饮食营养防癌等。如何让自己不被肿瘤侵袭呢?具体说来有两大原则:
防癌原则1:远离致癌因素
致癌因素有许多种,如原子弹爆炸、切尔诺贝利、福岛的核辐射,会造成癌症高发,很低剂量的辐射也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有的人淋巴系统敏感,会因辐射引发淋巴瘤;女性甲状腺对放射线特别敏感,即便是低剂量的辐射,也容易引起甲状腺癌。
食物当中的亚硝胺和一些化学添加剂是致癌物,抽烟、爱吃洋快餐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易致癌,许多生物性感染会间接导致癌症。而促癌物中,最大的促癌因素是免疫功能下降。器官移植的人群里得癌症比正常人高23倍,过度疲劳和过度精神刺激,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
防癌原则2:定期健康体检
防癌的第二条原则是提倡定期进行体检,且体检不能敷衍,根据所处的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级别的查体,年轻人注重心肺功能,老年人可以做一个薄层修复CT和腹部B超,做胃镜前要做胃肠造影等等。体检后可以采取预防措施,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二级预防可以查出许多早期癌,而早期癌是可以治愈的。另外,查体后,可以发现许多与癌症相关的疾病,即癌前病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医院提醒您:在平时生活中除了定期进行体检外,还应做好预防工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本文由医院
媒体工作室提供
医院创建于年,国家医保、新农合医疗定点机构。由吴孟超院士担任名誉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办医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郑伟达教授担任院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