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任先生常感觉到腹痛,本以为小毛病没放在心上。但是这种疼痛断断续续持续了1个月的时间,医院做了胸部CT检查,诊断中“提示胸部食管中上段食管壁明显增厚”让任先生更是慌了神,忙不迭地做了一个胃镜检查,胃镜结果显示“食管粘膜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
为寻求进一步诊治,任先生慕医院,找到了消化内科周平主任寻求帮助,进行了超声胃镜检查后,结果显示,任先生食管黏膜下隆起性肿物,为实质性低回声肿物,起源于固有肌层,内部有钙化灶。
▲超声提示,患者食管黏膜下隆起性肿物
CT强化造影显示食管肿物在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由于肿物位于胸腔内,胸外科手术需要从外进入胸腔切除肿瘤,创伤很大,分离病变时容易伤到粘膜,手术难度风险均较大。相对来说内镜从食管内切除病变,内镜下易分离粘膜,建立隧道,直接面对肿瘤,有一定优势。然而内镜下切除肿瘤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肿物紧贴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一旦伤及血管,后果不堪设想。
▲胸部CT显示肿瘤紧挨大血管(视频)
无论选择外科手术还是内镜下切除,都存在各自的难点和风险。
经过慎重的考虑,内镜下切除肿瘤较外科有一定技术优势,且患者创伤面更小,周平主任最终决定——可以内镜下试一试!
▲肿瘤与食管几乎无缝紧挨
面对种种难题,周平主任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多次和胸外科专家讨论交流,做好各种并发症的手术预案,决定采用内镜下经隧道食管全肌层切开+肿瘤挖除。
手术如期而至,在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学科的协助下,周平主任用勾刀在距门齿20cm粘膜横行切开,建立隧道,深度超过肿物4cm。在肿物边缘行肌切开,分离至肌外层,用IT刀行食管全肌层切开,将肿瘤完整挖除。术中的每一刀,周主任都需要慎重思考,剥离过程看起来就是“刀尖上的舞蹈”一样步步惊心,切一点停下看一下再继续,精准选择下刀位置;术中的每一秒,周主任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保持冷静的心态;术中的每一个动作,周主任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避免伤及血管。
手术十分成功,少许出血,隧道开口封闭保证粘膜完整,大家紧绷的神经这才松弛下来!
▲肿瘤摘除,食管壁平滑,粘膜完整
“挑战的不是技术,是心理。”术后,周平主任回忆说,自己从术前开始其实是有点紧张的,但是手术开始后就忘记了一切,精神每一刻都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于手术中,在这场与“风险”的博弈中取得手术成功。
这是一位内镜人用他20余年精湛的内镜技术、用他精益求精的创新微创理念和对患者真诚负责的态度完成的!
科室简介
医院医院重点发展学科,学科带头人为全国知名消化内科专家周平医院消化内科吴贵恺主任。设有消化门诊、消化专家门诊、内镜诊治中心、消化科病房及消化科实验室。目前,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奥林巴斯系列胃镜、结肠镜、单气囊小肠镜、超声内镜(包括经内镜超声探头)、放大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磁控胶囊胃镜等内镜设备。
医院消化内科开展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术(内镜黏膜切除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切除技术(STER和EFR),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食管肌切开术(POEM),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相关诊疗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ERAT),小肠镜的临床应用技术,消化道出血的镜下治疗,内痔的镜下治疗等技术,均是微创理念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为更多不宜开刀的患者带来希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